2023年03月28日  搜 索
首页>>未成年人教育>>专家支招>>正文

孩子上学放学,家长该不该接送?

家长:交通治安日趋复杂,接送是无奈之举专家:学校家中两点一线的生活,不利学生身心
每到放学时间,不少家长开车来接小孩,学校门口的车排起了长龙(资料图)。
接送小孩的车把学校校门都堵了。
 
    在对180 名初中生进行的上学方式调查中,记者发现,近4成半的学生每天上下学依靠父母接送,更有近9成学生每天放学后早早回家,无过多的户外逗留时间,可谓是学校、家中两点一线的模式。对此,不少家长认为,这是目前社会交通、治安问题复杂带来的无奈之举,但也有专家表示,这样的生活模式,学生与大自然接触不多,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现象 :
  4成半学生为“接送党”
  在对学生上下学方式的调查中,180名初中生中,有82名选择了“父母接送”,比例为45.6%。其余的出行方式中,选择步行的有25名,骑自行车的有50名,而选择公交出行的则有23名。
  属“父母接送”的学生中,又以初一学生的比例最高,达到64.4%,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比例有所下降,初二、 初三分别为35%和38.8%。
  学生心水的出行方式是什么呢?在自主选择出行方式的选项中,“父母接送”是4个选项中选择比例最高的,达71人,比例为39.5%。同样以初一学生比例最高,为49.1%,其他两个年级在39%左右。

  ■现象 :
  近9成学生放学1小时内到家
  尽管受访学生中有不少是自己上学,但与由父母接送的学生相同,这些学生放学后大多第一时间回家。在受访的180名学生中,有160名学生放学后的1小时内到家,比例高达88.9%。1到3小时内回家的学生所占比例为10%,而3小时以上才回到家的学生仅1.1%。
  放学后到家中的这段时间,学生们都在做什么?其中,大部分学生给出的答案是“留在学校做作业或做值日生”,还有不少学生“留在学校和同学聊天”,剩余的基本是“在路上”。
案例:把接送当“奖励”,4年级女生成“独行侠”
  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出行能力?翠景东方小学校长杨则锋对此很有发言权。在女儿4年级时,他便训练女儿每天独自上下学;女儿稍大后,便能够独自和同学到香港看动漫展;如今在国外读大学的女儿,背着背包“几乎把欧洲都跑完了”。
  提起对女儿独立出行的培养,杨则锋说是“无心插柳”:由于夫妻俩是双职工,平时难得抽出时间接送女儿,4年级女儿刚从老家转学到我市烟洲小学,杨则锋便与其“约法三章”:和老师见面时接送一次,正式上学时接送一次,之后由女儿自己上下学。
  “第一次带她上学,我便教她哪个红绿灯应该转左还是转右”,杨则锋回忆,其实刚开始时自己也不放心,所以女儿独自出门后,他往往会悄悄跟在背后,确保其安全到达学校。
  随着女儿慢慢习惯独自上下学,杨则锋开始将接送当成一种“奖励”,“每当女儿表现好或被老师表扬后,我们便答应接送她一次”。
  到了五六年级时,由于夫妻俩的工作日趋忙碌,甚至连女儿的午饭都无暇照料。已经称得上一名小“独行侠”的女儿,竟没有采纳到父亲学校饭堂解决午饭的建议,而是自己找了一名同学,每天中午到其家中吃饭,“这样维持了4年之久,她被这家人称为他们的‘第三个女儿’”,杨则锋笑道。
  当初无心插柳的结果,对女儿来说受益匪浅,杨则锋感慨,与很多女生依赖性较强不同,女儿要独立很多。刚高中毕业的时候,女儿便能拖着3个大行李箱到北京办出国留学手续..。
家长:上学“陷阱”多,路上不放心
  如今的家长为何“执意”要亲自接送小孩?对此,不少家长道出了背后的辛酸和无奈。在东区中山四路一带上班的陈女士,虽然上班时间为早上9点半,但每天7点左右便要出门,为的是送女儿上学。
  “我觉得几个同学一起骑车,有说有笑地回学校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她坦言,但如今社会复杂了。 首先,现在的交通情况远比以前复杂,道路比以往更错综,车流也不能和以往相提并论,“现在这么多‘马路杀手’,怎么敢放心让孩子独自上路”。
  此外她还表示,治安问题也是让孩子独自上下学的一大隐患,如今到处都传出孩子上下学途中被拐卖、甚至被杀害的消息,这让她光听听就觉得“毛骨悚然”。
  儿子在东区松苑中学就读的张先生还谈到,如今上学路上还存在许多诱惑。“之前在朋友交流时,就听到学生不上学去打游戏的事例”,张先生认为,父母接送孩子上下学,除了保护,还能起监督的作用。
专家:孩子两点一线生活,难以接触大自然
  面对学生上下学的尴尬现状,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杨则锋坦言,“换成现在,我也不敢鼓励女儿独立出行了”,身为校长的他10年前还经常向家长强调不要接送学生,但不久前的交流会上,他一再向家长强调,要尽量抽时间接送孩子上下学。
  尽管如此,杨则锋还是认为,如今学生每天由家长接送,基本是两点一线的生活,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前的学生,上下学途中有说有笑,甚至相约掏鸟窝、 抓小鱼”,杨则锋回忆道,这其实是学生接触大自然的好机会,但如今的学生把上学当成了“赶路”,这样学生更容易产生压抑情绪。
  他承认,就目前的社会现状而言,要改变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但他建议,家长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对学生的这方面进行弥补。每天下班回来,多带小孩外出散步;或者周末带他们到外面转一转、爬爬山。他表示,这些活动不仅能舒缓学生长期学习积压下来的负面情绪,同时也能让孩子接触大自然,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发展。
 

 

 

上一条:游戏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