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儿童行为问题专家刘秀珍前往东区雍景园小学,分享《儿童的行为矫正与塑造》经验,其中一套“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技能”备受广大“熊孩子”家长关注。
刘秀珍认为,“问题行为”是偏离常态,容易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影响和危害的行为。重塑行为,首先应区分归类,再对症下药。刘秀珍提出“三要三不要”的干预方法:要为孩子安排丰富而恰当的活动,减少孩子因觉得无聊而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来得到乐趣;要区别性地褒奖那些与问题行为不能兼容的行为,比如,奖励孩子用手写字画图,减少其用手做自我刺激性动作的机会;要用“阻止、转移、奖励”三部曲方法来处理孩子的不当自娱性行为;不要用把孩子送到“□离区”,否则会让他更觉得无聊而增加问题行为的动机;不要试图用不予关注的方法来对付问题行为;不要随意对孩子的行为上升到道德高度。
不想做作业、不想锻炼、拖拖拉拉等行为,被刘秀珍定义为“非医学类逃避型问题行为”。时下,不少孩子或多或少有让家长头疼的行为。刘秀珍建议用软硬兼施的方法类似问题行为。
其中,“软方法”包括由易而难地要求孩子,奖励孩子的配合性行为,允许孩子用合理的方式提出帮助或者休息,不要拔苗助长。至于“硬方法”,即不要因为孩子发脾气就停止对其要求,这样做的话将强化孩子的逃避行为;不要不予关注或送到“□离区”,孩子在逃避时往往不会在乎受到冷落。
对于孩子不停地抱怨等程度较轻的问题行为,刘秀珍建议“不拘小节”,即采用积极忽视的方法干预。这是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技能之一。
刘秀珍解释,首先,家长应面对孩子,并且叫他的名字以引起注意,然后简单地说“当你静下来,我才能与你说话”。然后,家长的身体和脸转向45度,表示“忽视”,只管做自己的事情。“积极忽视并非完全忽视,必须讲究方法。”刘秀珍说,家长不能与孩子争论不休;孩子停止不良行为10多秒钟后,大人停止“忽视”,重新与其进行交往。此后,家长不妨让孩子做些有益的活动,如看小人书、参加集体游戏等。
本次公益讲座由东区教育事务指导中心主办,星希望儿童训练中心、联和社工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承办。
儿童行为问题专家为家长支招
对症下药软硬兼施
作者:记者陈健儿发布时间:2014-11-10来源:中山日报

上一条:童年应多和自然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