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开学几天了,儿子早上还是要赖床,不肯起来上幼儿园,而到了晚上11点都不肯睡觉,让我很头疼。”家长周女士说起这几天孩子的表现直叹气。其实,这是“开学综合征”的一种表现。开学这段时间,许多孩子往往会表现出上课精神不集中,害怕上学、心情烦躁等症状。
虽然“开学综合征” 不是生理疾病,但对学生心理会有不良影响。对此,家长和老师应该做些什么呢?专家称,开学前后一段时间里,家长应帮助孩子“热身”,让孩子们尽快“收心”,找回学习状态;开学初期,老师也应注意帮助孩子矫正“野”性的延续,以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逐步适应新学期的紧张学习。
幼儿园家长反映较多的问题是孩子赖床。经历寒假后,孩子习惯了晚睡晚起,以至于开学头几天,赖床成了常态,每天早上醒来,不在床上赖上十几分钟都起不来。针对这一问题,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晓君表示,让孩子回到规律的生活节奏,回归健康正常的作息时间,对孩子摆脱“开学综合征”至关重要。王晓君说,若想让孩子尽早进入状态,家长自己必须先进入状态。
“家长应为孩子树立榜样,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家长,不能老看手机和玩微信,应多带孩子看书。”王晓君说,想让孩子收心,家长也要收心,应减少娱乐活动,多在家陪陪孩子,帮助孩子调整睡眠和作息时间;不要指责孩子,要引导好孩子的情绪,多给孩子一些正能量。“家庭的环境氛围营造好了,孩子自然而然就会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王晓君还呼吁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留意观察孩子情绪上的表现。“年后,一些学生可能会相互攀比谁拿的红包多,谁买的新衣服比较贵,甚至谁家换了新车。攀比心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王晓君说,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家长应多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正确引导。孩子的心理问题解决了,“开学综合征”也就迎刃而解了。
此外,家庭教育专家安风涛表示,开学前几天,老师应放缓课程进度,课程由简到难,多与学生互动、交流,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