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遭遇学习困难、感觉压力大时,家长该怎么做呢?有些粗心的家长会漠视孩子的感受,不管不顾,让孩子独自应对,其结果是孩子身心疲惫,苦恼不已。笔者认为,家长最好与孩子一起分 析 原因,寻找正确的解决办法 ,引导孩子学会减法,减去一些不必要的负担。
懂得放下,先做该做的事
学会减法,不是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也不是要逃避现实。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很多时候,孩子面对一大堆的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时,必须懂得放下,“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要分轻重缓急,重要的、必须完成的先做;次要的,可选择完成的事情后做。有空闲就多做,没时间就少做或不做,舍弃不堪承受之重。比如,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课前预习(自主学习)、课后复习与巩固(完成配套过关练习)这是每天每门课程都必须要认真、高质量完成的环节,不可偏废。不能把做练习当做学习的全部内容,可时下很多孩子把作业写完就当做完成了学习任务,有意无意忽略课前预习和复习巩固,往往这两个环节更为重要。延伸拓展的练习则可区别对待,每个孩子的学习状况各有不同,如果一味将提高学习成绩寄托在多做习题上,势必陷入题海战术。
至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可选择性参加几个兴趣班,或者坚持发展一两项兴趣,争取形成特长。可是现在,孩子不太喜欢的,甚至只是家长喜欢的全部都给孩子报上,让孩子连轴转,疲于应付,结果是心有余而力不能及。
切合实际,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孩子学会减法,并不等于提倡没有压力的生活,也不是倡导道家清静无为的理念,我们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压力,面对困难时也可笑对困难,把苦当作乐,学会自我减压,放慢脚步,轻装上阵,把一切简化到最简单的境界。比如,学生时代不要过于在意物质生活,素面朝天,多走路少坐车,多吃粗粮,穿衣温暖合适就好等等反而是更健康的生活。
教孩子学会减法,不是要放弃追求、放弃自我,只是面对现实,切合实际,让孩子做适合自己能力的事,如在对待孩子分班时,若孩子的学习接受能力强,就可选择要求稍高的实验班;若孩子吸收较慢,感觉吃力,就要适当放慢节奏,选择更重基础的平行班,更有利于孩子消化知识,夯实基础。
当孩子面对压力时,告诉他不要一味隐忍,要寻找机会合理发泄,比如尝试与你信赖的人谈谈心,把自己的苦恼讲出来;听听有经验人的分析与指导;也可以通过运动如跑步减压,听听音乐缓解压力,合理地宣泄不良情绪。 陶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