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近年来,赏识教育流行,人们普遍认为,赞美孩子、夸孩子聪明,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尊、自信,在学知识方面进步更快。这个理念使家长倾向于在儿童和少年取得好成绩或有出色表现时给予他们表扬,以此来建立其自信心。
然而,一些家长也发现,频繁地告诉孩子“你真聪明”,有可能使孩子陷入一个误区,即不能准确、客观地评价自我。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曾在纽约12所学校做过一个实验,参加实验的是400名五年级学生。研究者请孩子做一个相对容易的测验,然后,对其中一半孩子的表扬是“你在这方面一定很聪明”,这种说法是称赞他的智力;对另一半孩子的表扬是“你解题时一定很用功”,这种说法是称赞他的努力。此后,研究者告诉孩子,需要再做一个测验,可以从两套测验中选一套。其中一套比较难,但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另一套比较简单,和刚刚做过的那套非常相似。
结果,在努力方面受到表扬的孩子中,有90% 选择了较难的测验;而在聪明方面受到表扬的孩子,则大多数选择了较易的测验。这个实验反复做了六次,最后一轮测验的难度水平和第一轮相当。最终,那些因努力而受到表扬的孩子有了显著的进步,分数平均提高30%;那些被夸奖为“聪明” 的孩子的分数却平均下降20%。
其实,当我们称赞孩子的智力时,不知不觉给孩子传递了一个信号:聪明点,别犯错!以至于他们将好的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不愿再努力选择新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而表扬孩子努力,则容易激发他们持久的上进心和学习兴趣,使他们懂得自己的聪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新的知识逐渐积累起来的,智力及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的,从而更愿意承担风险,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因之,父母在评价孩子时,后天努力应重于先天智力,引导孩子明白,肯努力是可贵的品质,这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夸孩子要注意哪些?
夸孩子,遵循就事论事的原则,关注其具体行为,内在品质,重视孩子努力的过程,言之有物,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哪些出色的表现,而不是笼统的 “你真聪明”、“你是个天才”、“你真棒”。比如,针对4-5 岁的孩子,家长可以说:“宝贝,你很爱动脑筋,知道什么是聪明吗?妈妈交代给你的游戏规则,你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而且全都明白了、记住了,游戏玩得很好。”这样夸,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无论做什么,都要用心。
夸孩子,对事不对人,让孩子一目了然,比如“谢谢你帮妈妈端饭”比“好孩子,你真棒”强。如果你告诉孩子“我喜欢你的卡片,很漂亮,也很风趣”比“做对了,你很聪明”强,因为,从你的评价中,孩子会感觉到 “我的品位不错,我可以信赖自己的选择”……
夸奖孩子,要夸到点子上,目的不是为了敷衍,而是为了激励他以后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