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孩子在说话之前,即进入语言表达阶段,首先要学会发音或对别人语言的理解,也就是说孩子为了会说话,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准备。这个准备过程实际上从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 了,因此,父母要有这个概念,孩子说话是从零岁开始的,也是从孩子降生就已开始了。
优秀的父母宜从孩子出生就开始语言训练,帮助孩子发展语言。在见到孩子第一面时,父母要以极温柔的语言给孩子介绍:“我是你的爸爸(妈妈),欢迎你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将一起度过美好快乐的时光。”尤其是妈妈在给宝宝母乳喂养时,宝宝一边吸吮母亲乳汁,一边看着母亲的面部表情,同时也获得安全感。这时,妈妈要用亲切、夸张的表情,不厌其烦与孩子对话。孩子虽不能讲出声来,但他(她)会欢快地用眼睛盯着妈妈,除了眼神互动交流,小嘴也会不停蠕动,想到开心的事嘴角会露出微笑或发出“嘎嘎”的笑声,这就是听“懂”了妈妈的话,在与妈妈交流。
坊间有种说法,婴儿出生头两三个月,视力每天长“一寸”,渐渐地,孩子的视力会逐步扩大,看到的范围会越来越远。这时,父母要极有耐心地利用一切机会跟孩子说话,给予丰富的语言环境和足够的语言刺激,这样的互动在宝宝满月时就可以进行,利用宝宝的自我感觉良好对其进行发声练习。如果妈妈用温柔又适当延长的声音对他说话 (最好是模仿孩子的咿咿呀呀声),鼓励宝宝多开口,宝宝就会很高兴地回应你,同时眼睛会看着你。有时,在成人的逗引下,宝宝还会发出笑声。
训练孩子发声,宜引导孩子模仿发音的口型,用规范的词汇教他发声,多观察他 (她)对大人说话的反应,启发他(她)领会大人的意思,和他(她)进行精神上的互动。在家长的反复启发下,孩子就会从“意会”顺利过渡到“言传”,开口讲出声来。
当我女儿在3个月多就清晰发出“妈妈”的叫声时,我们一点也不觉得惊奇,只是感到欣慰!这正是我们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的语言刺激和语言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受此启发,我们更积极主动利用一切机会对孩子进行语言刺激,见啥讲啥,也培养了孩子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女儿半岁左右,她就能有意识地讲出一些两三个字的单词了,比别的孩子早了好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