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5日  搜 索
首页>>未成年人教育>>专家支招>>正文
近期多地曝出幼儿园老师打幼儿的新闻,家长有的认为老师不该打孩子,有的则认为“玉不琢,不成器,该打就打”

不听话的幼儿该不该挨打?

热点话题
  近日,部分城市曝出幼儿园老师打幼儿的新闻。被打的孩子回家后都出现了紧张害怕、不想去上学的情况。不少家长认为,无论什么理由,老师打孩子都是不对的。可也有家长认为,孩子实在不听话时,作为家长应该也要打一下才能教育得好。本期的话题记者采访了“甘露春天”爱心基地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潘虹廷。


话题一
谁来关注幼师的心理压力?
  上周外地媒体报道一则新闻《孩子幼儿园午睡睁眼睛被老师打耳光》,景女士三岁的孩子浩浩在幼儿园午睡时,竟然多次被老师打了耳光。现在只要提到老师和幼儿园,小浩浩都会非常紧张害怕,不管家里怎么劝,就是不想去幼儿园了。景女士在翻找学校的视频时发现,不仅在睡觉的时候孩子被打,就连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也会有非常粗鲁的行为。
  我们身边也偶尔听到一些类似老师打孩子的新闻出现。很多时候,打人的老师都会被处罚,或者辞退,事情似乎就可以宣告结束了。可谁来关注这些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向那么弱小的幼儿下手?频发的打人事件显示,当前少部分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情况存在隐患。教育部门有没有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做监测呢?
  潘虹廷在受访时表示,无论怎样都不支持老师体罚小朋友。小朋友在课堂上的一些言行不妥,需要做出处理,但不宜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如提高声调、严厉的声音去刺激、制止,再不行就有肢体动“打”。老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幼儿眼中是一个榜样的作用。他们会从中学到,当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想办法接纳尊重,而是制止、强迫。幼儿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不到正确处理情绪、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儿园老师许多都是青年女老师,许多人刚刚离开学校走入社会,自身也面临着婚恋、或家有需照顾的幼儿等压力,再加上工作时间长、孩子们吵闹,个别人在工作中可能就会出现无法控制的情绪问题。据了解,中山市从去年开始已开始着手将在全市师生和家长中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并建立各自的心理档案,但幼儿园并不在此范围内。能否引入一些机制,幼儿园里配备环境和设施,让老师减压。老师之间也有支持系统,如同心理督导,可以倾诉。无论有什么样的压力,首先要先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的工作,给幼儿园孩子更好的关怀。现在中山的一些小学已有心理咨询室、或关注教育的心理课,幼儿园老师也应慢慢建立相应的机制。


话题二
如何及时发现孩子在校问题?
  3-6岁的幼儿很多时候不太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遭遇,有些粗心的家长会忽略了孩子身上的小伤痕。如何及时发现幼儿在学校的不正常情况?
  假设一个小朋友被同学、或老师打了,或者看到别人被打了。这种打,有时是真的大力打,也有可能只是轻轻一碰的“假打”。他回家告诉父母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潘虹廷认为,对于幼儿来说,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叙述分享的过程。他的年龄和思维使他并没法理解,什么是真打、假打,或者这样对不对。有的家长一听的第一句反应就是:“老师怎么可能会打人?你别乱说了。”“打你是因为不听话吧?”这些反应让小朋友感到不被理解,他把父母当成最信任的人,希望能得到支持和依靠,才进行倾诉的。见到老师打别人或自己被打,心理已经紧张、害怕。如果回家跟父母说,又没被重视,这种情绪就没法得到释放。幼儿无法处理这种情绪,整个人的情绪、行为就会出现与平时不同。如吃饭的时候、洗澡、玩的时候都有点反常。如拖拉、心不在然,或突然做些事,这样的行为反而会让家长觉得孩子不听话,还会引发更严厉的批评,让原本紧张的情绪更难释放。
  所以家长无论孩子在什么时候想跟你说话,都要尽可能的停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听他说完。说完之后,再帮他分析、引导他去把场景还原,补充完整前因后果。这样即开拓了孩子的思路,也能具体了解到老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动作。然后再换位到老师的角度,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处理? 除了大声喊叫、对抗、打,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可以解决?这样,慢慢引导小朋友,让他去认识世界和事物的发展。
  如果每天小朋友回来,我们有做沟通,得到更多信息,问题一出现就能及时被发现。我鼓励家长们去接孩子,不要把车停在学校门口,停远一点。从学校出来,牵着孩子的手走上一小段路,一边聊聊今天在学校的事情,每天五分钟就足够了。


话题三
孩子被打如何处理他的情绪?
  如果幼儿没有太大的、明显的情绪,也不建议太刻意的处理。如果幼儿出现了明显的不开心情绪,就要认真面对。潘虹廷建议出现事件的班级师生、家长都一起做一个干预。如团体的心理辅导,通过一个班会、一些游戏,将这件事表达出来,把不开心疏导出来。打人的老师被处罚或者离职,只是事件当中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能不能有从这件事中,令到当事人的家长、孩子、老师从中成长、学习到日常相处的方法与技巧。让幼儿从这件事中知道,只要回家与家长讲,就会有人支持我,与我共同想办法去面对共同解决,那他就会愿意讲出来。这让幼儿除了有心理的依靠,还感受到在这个世上被尊重、认真的对待。


话题四
  大人小时候常被父母打为何现在不能打小孩?
  有些家长虽然认为老师打孩子不对,却认为自己打孩子只要是“为了他好”还是可以的。而且还有不少家长认为自己小时候也是被父母“打大”的,现在也依然很信任父母,相处融洽。潘虹廷说,成年的家长眼中,打是成为惩罚和教育两种性质的。许多人至今不记恨父母当年的打,认为那只是一种“教育”。但其实这样的判断是建立在已成年、有阅历、有生活感悟后对父母的一种理解。虽然父母那时可能打得厉害,可是在其它的方面依然付出了许多的爱,所以现在孩子长大后会感恩。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被打的当时是无法理解的。当被打的时候都会有一些恐惧、担忧、不安、焦虑。更无法用成人的思维去辨别父母的打是惩罚还是教育。所以幼儿教育的角度来说,打骂我们是不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