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残联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主线构建幸福中山 |
让阳光照亮残疾人心灵 |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按广东省残疾人5.86%的比例推算,我市有残疾人约8.2万人,这群人生活在中山1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足以让人感受到这座博爱历史名城释放出来的爱和温暖。把这种温暖送进每一个残疾人家庭,又恰好体现出了这座城市的和美幸福、文明进步。一直以来,市残联坚持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主线,逐年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建设出“康复政策体系和康复服务体系”两个体系,实现了制度保障、推进机制、工作层面、服务能力四项突破。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残疾人康复工作专项经费 5701万元,人年均康复经费7.96元,确保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顺利开展。
【资金保障】
全市投入残疾人康复经费5701万元
全市8万余名残疾人口,这个特殊人群更需要全社会的呵护和关心。倘若没有坚强的组织后盾和持续的资金保障,这个特殊人群的康复问题便难以得以保证。
针对此问题,我市成立了由市残联、卫生、民政、公安等部门组成的康复工作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与此同时,全市24个镇区相应成立残疾人康复工作机构,形成层层落实、上下有人的工作格局。同时,市、镇两级财政高标准配套残疾人康复专项资金,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据统计,“九五”期间我市人年均康复经费1.8元,“十五”期间人年均康复经费3.2元,“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政府共投入残疾人康复工作专项经费 5701万元,人年均康复经费7.96元。
【医保社保】
建立白内障无障碍机制
身体上的缺陷向残疾人的生活发起了挑战,他们要比常人花上更多的精力去完成最基本的生存动作。把残疾人的社保、医保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这不仅可以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状态,更多的是会激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有更足够的信心。
据介绍,我市把残疾人社保、医保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并将白内障复明手术等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至2010年底,全市在册已领二代证的残疾人15848人中有8555名参加社会保险,11351名近8成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我市还正在研究制定《中山市残疾人辅助器具基本配置目录》,将儿童孤独症等8个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为残疾人配置辅助器具发挥指导作用。
此外,我市还建立白内障无障碍长效机制。白内障复明工程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上报一例,治愈一例。“十一五”期间,我市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 12106例,其中享受减免手术费用3437例,完成省下达任务数202%;组织医疗队下乡113次,为14557名群众进行免费筛查,查出白内障患者3467名。2010年,我市被全国残疾人康复办公室命名为首批“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
【康复工程】
为残疾人搭建康复网络平台
精防康复工程、社区康复工作、抢救性康复工作……是以康复中心为龙头,带动社区康复站,不断开拓康复领域,为8万余名残疾人搭建强大的康复服务大网络,为他们的健康护航。
全面实施精防康复工程。自1997年被列为“九五”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试点以来,我市逐步建立了“工作网络健全、布站合理、精防队伍稳定”的精防康复工作格局。目前,共检出精神病患者9238名,检出率6.5‰,监护率 98%,显好率67%。在22个社区精防康复站就诊的患者2030名,享受优惠政策住院的精神病患者4095人次。
大力推进社区康复工作。自2006年被确定为创建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以来,我市初步建立了“康园工疗”网络。目前全市12个镇区的康园工疗站投入使用,参加人员达199名;9个镇区的康园工疗站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今年7月底前投入使用。2009年,我市被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领导小组授予“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市”荣誉称号。
开展抢救性康复工作。我市充分利用市特校及民办特校等社会资源,积极开展 0-6岁的聋儿和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工作。2009年,我市依托小榄博华特校重新开设聋儿语训班,收训聋儿13名。2010年,依托市特校开设0-6岁孤独症儿童实验班,收训孤独症儿童7名。同时,残疾儿童教养实验学校正紧锣密鼓筹备中,预计年底可以开班。
【人才培养】
2000余名社区康复人才接受培训
康复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关键,是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专业性、技术性较强,人才质量决定我市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水平。
我市按照多途径、多形式培养,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并进,抓两头带中间、面向“两区”(镇区、社区)的基本原则,实施康复人才培养121工程(一年两次大集中培训一次对外交流学习)。“十一五”期间,共举办、参加51期次各级各类培训班,培训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1534 人次,培训社区康复协调员2698人次。同时,积极完善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配套管理制度,稳定和发展了康复人才队伍。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4270多人次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279个社区(村)广泛开展社区康复;新的康复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孤独症儿童康复、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白内障光明行动、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防康复成为富有我市特色的康复项目;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力度不断加大;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逐步推进;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从中心城区辐射到农村,全面带动“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
【相关新闻】
市残疾人艺术团正式成立
5月11日,省残联领导、市领导为助残基金揭牌,标志着我市助残基金正式成立。我市残疾人艺术团也于当天正式成立揭牌,还为爱心大使颁发聘书。
据了解,今年5月15日是第二十一次全国助残日,今年全国助残日活动的主题是“改善残疾人民生 保障残疾人权益”。我市在全国助残日活动期间,将组织形式多样的系列关爱活动。5月15日上午10时许,我市将在金钟水库绿道进行共同播种春天的希望——残健共融植树活动。
除此之外,在我市全国助残日活动期间的“节目单”上见到:我市将举行市残疾人单项体育运动会开幕仪式、聘请第二批中山市扶残助残“爱心大使”、举办全市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举行“阳光伴你行”农村重度特困残疾人个性化帮扶志愿服务授旗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