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衔接前后五年 绘就发展蓝图
——《政府工作报告》形成侧记
作者:本报记者 程明盛 发布时间:2006-02-15 来源:中山日报
我市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市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后,迎来了更具挑战性的“十一五”规划时期。在衔接两个五年的关键时期召开的这次人代会,如何总结“十五”期间的成功经验,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今天,市长陈根楷将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这份报告以一系列简明扼要的数据,展现了我市“十五”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振奋。报告把“十一五”时期作为我市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两个适宜”城市,构建“和谐中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的具体目标,催人奋进。 一万五千言的报告,由“十五”时期及2005年工作回顾、“十一五”展望及2006年工作安排、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这三部分构成,字里行间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心血和智慧,闪烁着人性的光芒。那么,这份报告是如何产生的?报告中有哪些亮点? [center][B]超前规划廓清发展思路[/B][/center] “十五”时期是我市经历挑战、经受考验最多的时期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1%,2005年生产总值是“九五”期末的2.4倍;2005年进出口额是“九五”期末的3倍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平台。 然而,当全市上下谋划“十一五”乃至更长时间发展时发现,我市正与部分发达地区一样,进入了经济社会急剧转型期,发展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开始凸显: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区域发展仍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管理等还存在隐忧和薄弱环节等。 于是,全市以“十一五”规划编制为契机,廓清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思路,要求加强各部门、各镇区的衔接和协调,切实提高规划编制水平,保障规划编制的质量和可实施性。“十一五”规划包括总体规划、4个组团的区域规划、29个专项规划(包括16个重点专项规划和13个一般专项规划)。如4个组团的区域规划,目前已完成东部组团规划、中部组团规划,启动了西北部组团规划,南部组团规划正在筹备中。 《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在今次人代会上审查批准。 此前,我市于2004年编制《中山市城市空间发展概念规划整合》,高屋建瓴地确定了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性纲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与我市规划设计院共同修编了《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突出创建“两个适宜城市、构建和谐中山”的重要目标,将成为未来我市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 在编制“十一五”规划、谋划建设“两个适宜”城市的关键时期,我市选定“既适宜居住又适宜创业”的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墨尔本市作为对标城市,分批组织部门、镇区领导到墨尔本大学集中培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转变观念,提高理论思维、战略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我市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转变,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背景下,市政府组织市府办、经贸局、外经贸局、发改局、科技局、规划局、国税局、质监局、工商局和各镇区领导约40人的考察团,深入浙江省宁波、义乌、绍兴、杭州几座城市考察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流通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的经验。 [center][B]集思广益凝聚各界智慧[/B][/center] 《报告》从去年11月起进入写作阶段,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写作班子,陈根楷市长多次与写作班子研究并亲自审定了写作大纲。在三个月时间里,写作组按照陈根楷市长的总体部署,广泛调查研究,多方听取意见建议,数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一万五千多字的报告。 在《报告》起草之前及写作阶段,为了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聪明才智,陈根楷市长召集了系列座谈会,包括两次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两次高级知识分子座谈会,市政府组成人员会议等。在11月份召开的高级知识分子座谈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上,就草拟的《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广泛征询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市长与民主党派工商联代表座谈时,针对电力、燃料供应紧张,用地指标不足,劳动力相对紧缺,原材料大幅涨价等问题和困难,研究我市该如何应对新形势加快发展。就促进我市农民转移就业问题,市长与政协委员举行协商座谈,听取政协各专委会委员、民主党派成员、政协机关干部共同调研的成果。去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与市政府组成人员举行的座谈会上,围绕“改善生态环境、绿化美化中山”这一主题,市人大常委会、市人大代表与政府官员真诚对话,结合调研情况和自身工作实际建言献策,共谋全面推进新一轮城乡绿化建设良策。 《报告》形成征求意见稿后,安排召开了市长办公会议,并提请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提出修改意见,还送达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征询意见。 《报告》起草阶段,市政府还面向市民公开征询意见建议,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各界的智慧。去年12月,召开《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听证会,这是我市首次发展规划听证会,听取各界意见,社会各界1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就重大决策公开听证,此举在地级市尚属首次。市政府还在中山政府之窗开辟专栏,利用网络征求市民对中山未来发展、尤其是”规划的意见建议,包括“我为规划献计策”、”期间最关心的问题等。市民对经济总体发展与城市建设状况,体制改革、社会公平与社会信用建设,收入、就业、社会保障与福利问题,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表现出高度关注。 [center][B]创新理念提升发展水平[/B][/center] 捧读报告,我们欣喜地看到,尽管工作回顾部分只用了四分之一篇幅,所谈的成绩几乎都用了实实在在的数据,但“十五”期间和2005年的成绩令人振奋。《报告》提出了“十一五”期末六大目标,即产业竞争力增强,城乡协调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环境和谐优美,体制健全高效,人民富裕安康。六大目标大多有量化指标,读来激动人心。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城市化率达到7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7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到12平方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1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超过1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这些指标项项关乎民生,充分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将以人为本落实到具体的目标任务中。 更重要的是,《报告》在提出“十一五”开局之年预期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八条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其中蕴藏的创新发展理念成为闪烁的亮点。《报告》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优化经济结构和提升产业素质作为今年最重要的工作,安排1.19亿元用于技改贴息、扶持和鼓励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展、推进名牌战略;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从“中山制造”向“中山创造”的战略性转型。《报告》提出全面加快“三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政府扶持和政策支持力度,所采取的系列措施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报告》强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外经贸增长方式转变,安排1500万元作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在政策引导方面上了新台阶。《报告》提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城市功能,推进一系列重大功能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路、燃气、电力、医疗卫生、成品油战略储备等,覆盖面很广。《报告》在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部分,提出继续推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等。《报告》在坚持发展与资源环境人口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部分,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绿色中山”,安排4000万元用于“绿化中山大地工程”等,将和谐中山的内涵更加具体化。《报告》强调构建“和谐中山”,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提出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3万人等十项具体量化指标,词藻虽不华丽,但都是实实在在为百姓谋利益,突出反映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 《报告》还将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单列为一个重要部分,提出规范自身建设、依法行政、民主行政等系列措施,以人民满意作为政府建设的标准,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了政府的诚意和法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