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农村工作坊”乐了农民
发布时间:2007-01-22
  “我没文化、手脚也不方便,想不到也能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昨天下午,在大涌镇旗北村一农村工作坊,右手脚残疾的农村妇女吴银好一边工作一边乐呵呵地说,“我还能自食其力,我很快乐。”  针对年龄偏大,缺少技能及身体、家庭等原因无法正常就业的农民群体,我市从解决困难农民出路、构建和谐社会出发,构建社区灵活就业体系,将就业工作向社区延伸,建立社区就业基地(农村工作坊)。据了解,从去年5月开展试点以来,全市已建立、筹建了33个社区就业实体,安置2000多人就业。   为推动这一民生工程,我市采取“先点后面”的办法,在每个镇区选择一个社区居(村)委会作为试点,兴办来料加工、社区卫生清洁、社区绿化等就业实体,解决15名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目前,南朗、大涌、南头等24个镇区劳动保障部门先后与6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社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了服装剪线、针线、产品包装、玻璃品加工、插花等较易操作的岗位。   大涌是我市推进农民灵活就业较快的镇,全镇7个村(居)都设立了农村工作坊。在旗北村工作坊,记者见到,和吴银好在一起工作的农民共有20多人。他们的工作内容是:为服装剪线头。“这个工作不需什么技术,只要眼快手快就行。”吴银好说。   记者注意到,在工场内,除了“工人”,还有小孩子在玩耍。原来这是个别妇女一边干活一边照顾家庭“两不误”。“钱不多,但在这很开心,一班朋友有说有笑,好过在家里。”在场的“工人”齐声告诉记者。   由于对加工过程要求不同,各地“农村工作坊”收入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工作坊不仅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更是失业农民的精神寄托。在东区某村,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以前我们村打麻将赌博成风,现在农民都有快乐就业的机会,哪有闲工夫搓麻将?村风好多了。”   据了解,为推动社区灵活就业,市财政按季度核拨办公场地费、办公费和人员工资福利资助。还对残疾人就业、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每月发放补贴。半年多来,全市共发放社区就业服务基地扶持经费41.2万元。   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我市今年起全面推广社区灵活就业,目前已拟定《中山市社区就业服务基地工作细则》,将进一步规范管理,落实制度,办活“农村工作坊”。   记者 赖有生 赵伟 通讯员 盛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