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着力城乡统筹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07-12-11
着力城乡统筹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认真落实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2)

中山日报 2007年12月11日 第 4712 期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根楷在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谈到今后工作时,提出的第二个着重点就是“着力城乡统筹,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城乡统筹摆上了重要地位。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Http://www.zsnews.cn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其中 “统筹城乡发展”在各种需要统筹兼顾的关系中位居其首。统筹观念是系统观念,在现代化的工业社会,社会化的程度非常高,人们热衷以“链”和“网络”等词语来形容这种关系。任何一个大的社会实践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中间,只有母系统和子系统的区别,没有游离于系统之外的孤立进行的发展项目。其中由于城乡关系联系得极为密切,只有城市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是不完善的。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推进农村的现代化。
    用恩格尔系数来分析我们的社会现状,虽然我市人民饮食方面的支出在其收入的总支出当中是减少了,但依然是可观的支出。穿衣吃饭和农业还密切结合着,要关注民生就必须关注农业。这一点,我市的干部很有共识。在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分组讨论中,不少干部谈到“我们心中一定要装着农民”,其诚可鉴。另一方面,农业是工业的原料基地,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能给工业提供原料的农产品门类越来越多。甚至昨天被农业抛弃的废料今天也成了珍贵的工业原料,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农村又是广阔的市场,农民消费能力提高,对刺激工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无论是从民生角度,还是从发展工业的角度看,“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在以往的岁月,曾经是农业补助工业,农村影响城市。现在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程度,今天开始用工业反哺农业,用城市引领乡村,这个“颠倒”是历史上大的飞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为主导,农民是主体,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支持农民在新农村建设当中的主体作用。过去农民的主体意识不强,他们的创造潜能未能发挥出来。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培养现代化的新农民至关紧要。我们要把支农、便农、惠农与培养农民的主体意识结合起来。现在我市大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引导农民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引导他们释放创造潜能,这种潜能是巨大的。我市许多生产能手、种养殖能手以及率先致富的农民企业家就是实例。
    过去,农民是向土地要产出、要效益,今天,依然是向土地要产出、要效益。但如果维持过去传统的耕作方法、经营方法、管理方法,土地的回报是吝啬的。新农村建设必须为农业生产大发展创造条件,我们推进的标准农田和连片耕地农桥农路建设具有非常突出的意义。农业的出路在于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机械化,这“四化”是互相关联的—————没有规模化就没有集约化,没有集约化就没有产业化,没有产业化就没有机械化。农民的幸福扎根于这“四化”,有了这“四化”,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可以使土地产生更大的效益,让农民有更多的收入。洗脚上田的农民,更要引导他们积极就业、自主创业,小榄镇、古镇镇、南头镇等镇区在这方面探索了很好的经验。
    我们相信,当农民的创造潜能被激发出来,当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加强,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必将取得更大成绩,城乡统筹发展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发布日期:2007年12月11日  作者:苏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