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我市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发布时间:2007-12-26
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我市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来源于:中山日报 2007年12月25日 第 4726 期 A4版  
在希望的田野上(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余兆宇 摄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Http://www.zsnews.cn

〔回眸〕

农民生活已步入小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市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经济社会顺利转型和建设“两个适宜”和谐中山的战略任务。
    与全国全省许多地方相比,我市的“三农”工作走在了前面。比如,在农民人均年收入方面,2006年达到9000多元。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我市已全面启动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到2006年底已经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有32.8万人,去年7月1日开始推行的城乡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半年时间已有15万人参保。我市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通自来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大幅度提高,农业专业化、基地化和机械化初具规模。可以说,中山的“三农”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的生活已经步入小康水平。
    为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市选择确定了10个镇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007年1月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专门对此进行动员部署,宣告示范点建设正式启动。
    据了解,示范点按照中山市当前新农村建设的10项内容展开运作,包括: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自主创业,抓好新农村规划,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等等。

〔亲历〕

建市场、修公路,村里喜事连连

    三角镇结民村60岁的苏伯指着结民新市场对记者说:“你看,新市场开业了,买菜方便很多了。”言语中,苏伯透露出一种喜悦。
    结民村地处三角镇繁华路段,该村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宜商则商的发展理念,决定将原结民小学及周边共17亩用地,计划投资800万元兴建综合性市场。市场的建成,为辖区内2万多人提供了更好的生活配套服务。更重要的是,市场的投入使用,将给村里带来每年约150万元的收益,大大增加结民村的集体收入。结民村干部知道,在经济取得发展的同时,要力促农村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该村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现有的禾田种植面积,想方设法支持和鼓励群众选种优质粮,提高种粮效益。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优势产品。
    目前,结民村鱼塘超100亩的养殖户有20多人,结民村将以水产养殖为支柱,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深挖整治和全面消毒处理,提高鱼塘的产出率和引导养殖户走向绿色养殖。同时,加强民生工程建设,搞好各项福利事业。解决村民行路难、排水难、上学难、住房难等问题。关心弱势群体,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为其申请低保。积极帮助他们摘掉“穷帽子”,包括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和岗前就业培训班,鼓励他们自主创业等。
    与结民村一样,炬区泗门村最近喜事连连。
    “我们根据火炬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已修建了民兵塘街和新爱路。2007年我们火炬区新农村建设项目之一是新爱路的二期工程建设,另一个就是中街的道路改造,现在基本上完成了。这将使我们村民的交通环境、卫生条件等得到很大改观。” 泗门村党支部书记欧锦贤对记者说。
    最近火炬开发区泗门村村民都在谈论一桩喜事:村里的四条村级公路眼看就要全部通车了,行路难、运输难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
    谈起未来的生活,该村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兴奋不已。“十七大报告中提到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其实就是为咱们农村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大榕树下,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展望〕

新农村建设驶上“快车道”

    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报告提出,要通过“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村庄规划、整治和建设”、“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民众镇新平四村来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好消息。在市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下,该镇的道路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观,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该村党支部书记林艺明告诉记者,20年前,新平四村里都是泥路,有两个渡口,不通车,村民只能围着河道居住。现在村里面的道路扩宽了,农路、农桥都通了,村民们可以直接把车开到鱼塘边,土地的价值也因此不断得到提升。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我市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推出了许多新举措。比如,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要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农桥路网建设,农业生产向小区集中,村容村貌整治,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等;处于镇中心区或附近的村(居),则要突出抓好农民转移就业,大力发展物业经济,抓好社区服务与管理,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更为重要的是,要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也是受益者,各项工作归根到底要靠农民自身。村(居)党组织是领导核心,要承担好带领全体农民建设新农村的责任。
    我市已经走过了工业化初级阶段,可以预料,今后会以更快速度朝着工业化、城市化社会迈进,这在客观上要求加快“三农”的发展。我市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构建“两个适宜”和谐中山发挥积极作用。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图景正在我市农村铺开。



记者 谭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