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中山惠农支农政策促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发布时间:2009-10-26
农路“硬”了 农民荷包“鼓”了
中山惠农支农政策促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仅农路硬底化助人均年增收241元

    坦洲裕洲村今年来19公里主干农路实现硬底化,交通改善后,村中土地迅速升值。“每亩租价比去年平均升了300元,农民明显从中获利。”昨天下午,村支书郭文坚喜滋滋地告诉记者。

    据市农业局统计数据显示,农路硬底化工程给农民每年带来约2440万元的土地租金增值收益,其中从事花卉、水产、蔬菜水果种养的农地租金每亩提高300—1000元不等;硬底化农路经过的村民小组人均增收241元。

    农路硬底化是我市惠农措施之一,近年来,我市通过落实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实现持续快速增长。以今年上半年计,全市实现农业产值26亿元,比增2.53%;农民人均纯收入6126元,增长10.5%。

    在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增收的同时,我市也致力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机制体制创新中提高农民收入。早在2006年就完成了农村股份合作改革。从2007年起用4年时间完成村级统一核算改革,加快生产要素向村集中。同时,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村级集体采取承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制等形式,集中流转土地,整合资源,扩大规模经营。

    目前全市65.3万亩耕地中,由村(组)集体以投包形式统一发包的达39万亩,分散发包到农户的有24万亩,全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4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5.5%。在系列改革政策的推动下,逐步建立起促进农民转型的权益保障机制和分配机制;并使土地资源配置得到优化,逐步向有资金、懂技术、善管理的耕作能手、专业大户集中,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目前,全市农村从业人员在非农领域就业达75%以上,有46.5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或自主创业,二、三产业经营收人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46.6%。

    打造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也是中山农民增收重要因素。针对当前传统农产品如蔬菜、肉禽、水果价格下跌,部分绿化苗木、优质小水果价格逆市走高的实际,我市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园艺产业、特色水产养殖业等优势支柱产业,将其作为八大工程之一纳入农业部门的《规划实施纲要》。其中今年花木面积接近8.5万亩,产值达10亿元。从事绿化苗木种植的农户比一般种植蔬菜水果农户每亩每年增收 4000—5000元。

 

 
记者赖有生通讯员彭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