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11月1日 星期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城市建设>>文明城市 >> 正文
蓝天家园:快速精准投送善款赠物
作者:记者 游玉华 发布时间:2013-01-22 来源:南方日报

 山区的孩子收到捐赠物品后露出纯真的笑脸。资料图片

 贫困山区路途遥远、道路崎岖,志愿者常常需要徒步翻山进村。资料图片

      他们是一个“纯粹”的民间公益团体:没有注册,没有政策背景,也没有各种程序上的繁文缛节。

    但他们又是一个效率相当高的组织:探访过的地方遍及广东连南、怀集、罗定、阳春,以及广西大业、大黎、宁康、贵州等边远山区。一笔较大额度的捐赠,仅需几天时间就能成功到达每一户贫困家庭。

    他们倡导的是,将物资送到更需要帮助的家庭中,资助更多零收入家庭的学生。每一次长达10余小时的探访路程,只为将一缕缕阳光,带进大山深处,让悲观者前行,让无力者振作。

    “纯粹”的民间公益团体

    蓝天家园创始人之一阿玄告诉记者,蓝天家园成立于2010年3月。但在成立之前,他们已经通过参与其他公益团体的方式,走过了多年的助学助困道路。

    “当时我们还没想过成立公益团体。几个喜欢爬山的朋友去山区时,看到那里许多学校都很贫困。他们的生活状况,甚至相当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看了让人格外心酸。我们一路探访了广东连南、怀集、罗定、阳春,以及广西筋竹、大业,诚谏、同心、大黎、宁康等偏远山区,决定通过筹集物资的方式,帮帮这些困难家庭,特别是零收入的家庭。”阿玄回忆道。

    说做就做。一帮热心人士开始办起了蓝天家园论坛,并通过QQ群、论坛、微博等方式,召集了越来越多的人去关注外地的贫困山区家庭。他们也积极参与当时活动较多的清风自由人等组织,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很快,在蓝天家园论坛注册的网友达到1000多人,蓝天家园的核心志愿者也已经有100余人。2010年3月,阿玄与一众热心人士成立了蓝天家园这一团体,开始以“蓝天家园”的名义做公益。

    “蓝色,代表健康户外活动与公益行动。家园,指的是‘大家园’。”阿玄坦言,与中山其他公益组织不同,蓝色家园成立之初,就将自己定位为“纯粹”的民间公益机构。所谓“纯粹”,即组织活动不受政府部门太多限制,活动更具灵活性与时效性。

    去年12月,是当年入冬以来最冷的时候。蓝天家园决定动用8000元户外活动余额资金,买棉被送给孤寡老人和儿童。经过头一天晚上的讨论,第二天就把钱送达阳春民间义工队。第三天,义工队已经买了棉被,步行过泥泞山路送给山区孤寡老人和儿童。

    “几天时间就能完成一个公益项目,这是我们与其他机构最大的不同之一。如果是经过层层审批,那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帮扶时间。”阿玄说道。

    感受大山深处的苦难和希冀

    与中山其他公益组织不同,蓝天家园所帮扶的对象,几乎全是贫困山区的家庭。按照阿玄的说法,就是将钱和物资捐赠给“最需要帮助的家庭”。

    在本月初,阿玄刚刚将一批物资与款项,送到了广西梧州藤县宁康乡六万村的贫困家庭中。第一次造访六万村,村落的贫瘠远远超出了阿玄的想象。

    村名六万,之前命名的缘由早已被忘记,现在村民给这个名称的定义是,希望全村能早日攒到6万元,把村子建设起来,过上好生活。

    村里主要住着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有能力的青壮年外出打工,一年回村一两次。虽然偶尔寄钱回家,但仅够家里部分生活支出。老弱病残几乎无法耕种家中的梯田,于是村里一些身体健康的老人为了帮补家用,每天花大约5个小时上山摘茴香,装袋后带到市集上售卖。好的时候,每年能赚1000元至2000元,但遇上生病或恶劣天气,结果可想而知。

    “这些贫困山区的苦况,你不亲眼见真的很难相信。”六万村有一所小学,叫做六万小学,校舍用土石砖砌成,两间教室,从外面看四处裂缝,像危房。每间教室有一块黑板,一盏节能灯,这是所有的硬件设施。学校共有70名学生,6名老师,而这就是学校所有的资源。“读书找出路是他们唯一的希望,村里的孩子渴望读书,却无书可读。”

    阿玄坦言,每次走进山区,看着蹒跚老人引路的身影,看着孩子们脸上渴求的目光,志愿者们都能感受到他们的苦难和希冀。这也是一直支撑他们坚持公益道路的最大动力。

    “让更多山区贫困家庭得到帮扶”

    当然,公益的道路也非一帆风顺,反而越走越难。

    由于常年坚持探访,保证每一笔款项和物资都能到达需要帮助的家庭,蓝天家园的志愿者需要付出比其他公益组织更多的艰辛。

    阿玄告诉记者,月初去广西一个贫困山区探访,去的时候开了9个小时车,回来的时候开了12个小时。另外,到了当地要进山时,还得再徒步翻山1—3小时。也正是由于路途相当遥远,许多人最初加进组织时怀有满腔热情,没几天就“不见踪影”。

    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一批批核心的志愿者,就在频繁的流动中,慢慢沉淀了下来。他们做得很辛苦,但也深切体会到了帮扶的乐趣。

    “2010年我徒步翻山两个小时到广西一个家庭探访,这个家庭的爸爸不在了,妈妈打算改嫁,只剩奶奶带4个孩子。当中一个读五年级的孩子,从我们踏入他们家到我们走,一直都在哭,因为从来没有人关心过他们。如今这孩子已经成了我们的帮扶对象,每学期我们资助她1000元。如果没有我们的帮助,可能她现在读不了初中,只能在家种地或带小孩。”阿玄坦言,一次次的帮扶,虽然备感艰辛,但也令他们感到很满足。

    如今,令蓝天家园备感困扰的另一问题,是组织的登记注册。虽然去年民政局已经放开,但由于种种原因,如今仍未成功登记注册。

    “我们希望注册成功,是为了得到一个合法的身份。很多外人一开始接触一个陌生的团体时,会对这个团体有疑问。不知道这团体做了哪些事情,是否合法。这些都需要一个合法的身份来证实。”阿玄告诉记者,没有合法身份给他们带来的另一个困扰,是不敢轻易接受捐助。如今,他们只能作为一个公益平台网站,帮助捐款的热心人士寻找贫困家庭和改善山区学校。

    但令他感到欣慰的是,虽然没有注册,但这些年凡是参与过蓝天家园活动的志愿者,都深深认可了这个组织的理念,认为他们是帮了“真正需要帮扶的人”。就在不久前,一个参与过活动的志愿者,就主动捐出价值8万元的学生用品和体育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