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市早在1999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城市林业的生态建设理念,发展生态文明,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共同发展,通过2000年实施的“一区三线”森林改造工程、2004年林相改造工程及海岸红树林造林工程等一系列工程,完成了11万亩林分改造及 5000 多亩湿地红树林恢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逐步恢复了中山市的生态系统,营造美丽的绿化环境。
植树造林是构筑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中山市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创造了几个行业的第一:第一个将城市林业理念应用于造林实践,第一个大面积以多品种的乡土阔叶树营造混交林,第一个将珍贵乡土树种土沉香应用于造林等。中山市现代化的森林改造工程始于1999年,在全国首先提出城市林业的建设理念后,开始探索建设生态文明并着手将其付诸实施。至2012年共实施了八期森林改造工程,共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改造面积7.8万亩林地。
■树种多
经过多年的造林工作,中山市的生态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来物种第一、结构脆弱的针叶树、速生阔叶树纯林、裸露的滩涂逐渐通过人工手段演替为稳定、高效、物种丰富的具中山特色的亚热带阔叶树混交林。中山市林分改造工程师法自然,以人工手段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实施过程中主要以本地适生的乡土阔叶树种为主,适当引种附近省市生态效益优良的品种,第一次将珍贵乡土树种土沉香应用于造林等。工程共种植下苗木品种50多个,其中有土沉香、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格木、铁刀木、观光木、香椿等珍贵的国家一、二级保护树种,为中山营造一个优良的种质资源库,重现因人为活动破坏而在本地绝迹的乡土树种。乡土树种的试种也为四旁绿化提高选种参考,试验用于行道树、园林用苗的海南红豆、火力楠、仪花等表现良好。
■色彩美
到了早春或秋季,一些叶色具季相变化的树种例如山乌桕、枫香开始显露转变成其斑班点点的黄色、红色,风吹过时翻白叶银光闪闪,杜英科红叶星星点点,森林景观由色彩单一向多层次多颜色转变,森林的生态功能有所提高;由于种植树木品种多,树种配置按照小方块大混交的配置方式进行调配,各树种叶色不同,随着季节的变换,开花的树种如红苞木、仪花、木兰科树种、荷木、黎蒴等把树林打扮得赏心悦目。我市的森林显现出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层次分明、多姿多彩的景象,真正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多香味,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森林体系。
■生态好
走在林区路边,市民可以直观感受到良好的绿化环境。得益于乡土阔叶树的恢复,林下枯落物丰富,形成优良的水体保护和过滤层,山边小溪流水潺潺,清澈见底,大小水库水量充盈。树木吸烟滞尘,散发芳香气味,空气湿润清新。在改造的同时,工程极注重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通过环山割带、人工操作的方式最大程度上降低施工活动对环境影响,避免了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也注重保护了工地现有如潺槁、黄牛木、豺皮樟等乡土阔叶树,通过抚育管护,改善其生长环境,使之与新种下的苗木共同生长,促进其发展壮大。
■绿化修身
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市民到各森林公园、林区旅游休憩,调养身心,陶冶性情,郁郁葱葱的山林使市民明白到良好环境来之不易,使其萌发出保护环境,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思想,并引申到各自日常生活中形成节约资源,绿色低碳生活习惯。
中山市林分改造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链接■
植树的生态效益
涵养水源:树冠可截留10-23%降雨,使50-80% 的雨水得以渗入地下,林内地表径流在1% 左右,最大不超过10%,据测定,1公顷森林每年可增加蓄水375M3。
调节气候:在林内,日间80%的太阳辐射被林木的枝叶吸收,同时由于林冠的水分蒸发和蒸腾作用降低了林下温度,晚上及冬季,由于林冠遮蔽,林中热量不易散失,因此在林地内气温变化幅度小于城市生活区温度变化。
净化空气:10 平方米的森林绿地可满足一个成年人每天对氧气的需要。每公顷阔叶林每天吸收1吨二氧化碳、放出 0.73 吨氧气;1 年可吸收尘埃330-900吨;1 天能分泌0.03 吨杀菌素,可杀死白喉、伤寒、痢疾、肺结核等多种病菌。森林是消减PM2.5的有效手段,可通过拦截、分散和吸收三大功能来降低空气中的PM2.5。
“中山市义务植树认种认养认捐活动”捐款账号
账号:44001782301051486770-14001开户银行:建行中山市分行营业部开户名称:中山市财政局联系电话:8822337288307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