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中山市慈善爱心店的网站,《开业两周年,慈善爱心店盈利了》报道的标题依然醒目地挂在新闻栏目上。然而,读者苏先生近日多次经过位于柏苑路的中山慈善爱心店(总店),却发现该店大门紧闭。“爱心店是不是倒闭了?”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我市的多个慈善爱心店由各镇区社会事务局或镇团委管理,普遍存在着吸引力下降,经营困难等情况。对此,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有关负责人回应,目前市慈善爱心店正物色专职的经营人员,探索更好的营运模式。
城区慈善爱心店:
店员辞职店面暂停日常运营
苏先生家住花苑社区附近,近日他想将家里一些闲置不穿的衣服捐赠,马上想到了临街的慈善爱心店。这家慈善爱心店于2007年6月在花苑社区开门营业,主要吸纳企业、个人物资和资金等方面的捐赠,并通过“爱心产品”义卖所得,帮助了一批批社会弱势群体。“但近几天我多次路过都不见开门,是不是倒闭了?”苏先生对记者说。
这两天,记者多次来到这家爱心店探访,发现玻璃门的店面依然大门紧闭。透过玻璃窗,记者看到里面仍然存放有文具、毛娃娃等义卖品,还有衣服、棉被、书籍等物品,橱窗上贴有“购物=做善事”、求助个案和2013年圆梦计划的宣传海报。附近的“阿婆凉茶”营业员告诉记者,近一个月来已有多人问她:“爱心店是不是倒闭了?”
记者随后透过市青志协了解到,该爱心店一直由团市委派出工作人员协助管理,依靠志愿者队伍和专职店员保证日常运作。但近两年,随着该地段商业环境遇冷,经营情况一直不是很好。近期店员辞职后,便决定暂停铺面日常营业。“市民电话预约可开门接待,志愿者队伍也会不定期举行义卖活动。”
沙溪慈善爱心店:
缺乏吸引力已歇业多年
在2007年沙溪镇政府工作报告中,能够很明显地找到“慈善超市”的身影,这间启用于2007年的爱心捐助超市是除市区外,中山市当时为数不多的爱心慈善店之一。但是当记者抵达百度地图中所显示的地点时,出现在记者眼前的却是沙溪镇社工综合服务中心。
记者从该社工中心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她们是2011年搬来的,而在此之前这个地方曾断断续续多次转手,开过几间商铺。“爱心捐助超市?不清楚目前沙溪镇内是否还有类似的爱心超市存在。”
随后记者致电沙溪镇团委,一名工作人员回答道:“爱心慈善超市早几年就已经没有了。”该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靠市民捐赠的二手物品难以形成吸引力,由于经营效益不佳,缺少与企业的合作渠道,该爱心店在运行三四年后便“倒闭”了。
南区慈善爱心店:
业务单一不具备营运功能
南区星华苑“慈善捐助超市”的牌子,开业时挂在该区的老年人协会牌子上面,选址南区星华苑的一间临街商铺。不过,近日记者来到南区老年人协会时,已经不见了该超市的身影。问了附近多个店主,记者在星华苑的一个偏僻小巷终于找到了该超市的身影。店员告诉记者,由于超市面积不大(目测只有5-10平方),目前已不具备“捐助接收”的功能。
记者搜索当年的新闻报道了解到,南区的爱心慈善捐助超市在2008年1月正式实行全日制运作,当时提出,爱心慈善捐助超市服务包括接受社会各界现金与物品捐赠;店面义卖社会各界捐赠物品;开展各类慰问、探访服务活动等;既从厂商批发进货,也接受社会热心厂企、个人物品和资金等方面的捐赠。
店员宁叔说,现在该超市的唯一业务是接待“双低”家庭和重度残疾家庭,他们定期到此领取物资,并不具备营运功能。
据透露,该慈善捐助超市目前由南区社会事务局管理,该辖区的每个困难家庭,都可按人口标准每个月到该超市领取一定额度的救助物资。林叔是个低保家庭,他一个月的额度是200元,现场他领走了价值75元的大米一袋,8元的生抽一罐还有面和洗洁精。店员宁叔是一名残疾人,还是南区残联的专职工作人员,每天早上在这里“兼职”,下午到残联工作。
回应:
正物色专职营运队伍
据媒体在2007年报道,慈善爱心店是在中山市民政局注册,由中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山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管理和运作的民办非企业单位,集货品销售、接受捐赠、志愿服务等多元化公益服务于一身,是中山最早提出“社会企业”(商业运作支持社会发展)这一概念。该门店的诞生还入选了“广东志愿服务20周年最具影响十大人物和事件”。
在运营之初,该爱心店通过贴近社区,开发新产品,举办多个品牌社会公益活动等,社会影响力逐渐建立起来,也迅速扭亏为盈,吸引了不少镇区和其他地市纷纷前往观摩学习。
不过随着该商业地段的冷落,周边缺乏停车位,产品吸引力下降,该爱心店的经营情况每况愈下。市青志协秘书长李博告诉记者,缺乏专业的项目经营人员或许也是原因之一。团市委已意识到爱心店的营运模式需要改变,目前正物色专职的经营队伍,探索更好的营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