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树开根,根连根,葵花结籽,籽成群,万众一心跟党走,人民爱党,党爱民。”琅琅上口的咸水歌,在联一小学的鼓号队花样操上响了起来。原来,为了保护和继承国家非物质遗产——咸水歌,联一小学给鼓号仪仗队花样操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序”,给这颗大沙田“璀璨明珠”融入新的元素,希望让更多的学生学会唱咸水歌。 咸水歌在过去是大沙田地区人们常唱的歌曲,它包含了疍家人对精神生活价值的追求和取向,涉及疍家人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具有人类学、民俗学研究的价值。去年,咸水歌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的它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坦洲镇政府制订出了保护和传承咸水歌的五年计划,到2008年,咸水歌要全面进入到学校,要成为坦洲20多所中小学校的校本教材,人人都要会唱两三首咸水歌。 联一小学校长吴容新告诉记者,去年我市举行第四届少先队鼓号队花样操赛,该校鼓号队代表坦洲镇参加比赛,要求表演节目创新和有本土特色。“当时,学校征求意见,很多人提出把咸水歌融入到花样操中。” 吴容新说,在创新过程中,学校在花样操增加了一个“序”,就是让学生唱咸水歌,并用农家女服装、头巾和竹帽作为队伍的服装。 于是,联一小学选出了十二个鼓号组合,挑选了110多名学生,一边练习鼓号演奏、踏步、走花样,一边学习唱咸水歌,并请来著名民歌手梁社金教学生。学校还制订一个培训计划,坚持每周一至五早、晚训练,双休日、节假日训练。这个计划不但得到了镇政府的支持,拨了训练经费,还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他们积极接送子女。 茹淑雯是六年级的学生,虽然有时听到村中人唱咸水歌,自己就是不会,但是跟随梁社金学习后,她现在能唱几首歌曲了。家在城区的陈钧仪,去年利用暑假期间参加鼓号队,学习唱咸水歌,后来回到家中成了“老师”,教家里的亲人唱。 吴容新说,经过长达8个月的训练,终于有了收获,很多学生都能唱上几首咸水歌了,课余时经常哼上几句,或者进行对歌;在第四届少先队鼓号队花样操赛上,鼓号队受到一致好评,获得了特等奖。 “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歌兴趣,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吴容新认为,这是学校推广民歌的一种创新举措,对保护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有着促进作用。 |
记者 袁旺 王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