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古一村83岁的老党员廖沾今年搬进了新房子。老人20多年来一家6口住在一间又小又破的危房内,在该镇“书记项目”的帮助下,他住上了一栋近500平方米的楼房,用于自住和出租,因而成功脱贫。
古镇共有党员3333名,其中村(居)党员2092名,个别农村老党员生活比较困难。“书记项目”通过帮扶困难党员,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组织归属感,促进了党内和谐。
古镇党委书记余锡盆介绍,古镇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建立机关党员服务农村常态化机制,该镇从机关149名党员干部中抽调骨干力量成立驻村工作组,深入全镇13个村(居)蹲点联系,走访一批群众、结对一户对象、办好一批实事,解决一批问题、开展一次调研。党员服务农村常态化后,全面提升了古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截至今年10月,古镇通过机关党员常态化服务农村,共收集到群众诉求263件,回复解决落实252件,办好实事380件,帮扶困难群众28 人。全镇13 个村(居)先后成立了“青少年教育及扶贫基金”,共筹得善款3200多万元,已支出扶贫助困款400多万元,帮扶需要资助的青少年及村民661人。
古镇党建工作从虚功走向实效,用发展成效去检验基层党建工作,用群众满意度去评判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真正将“书记项目”打造成“民心工程”。
今年6月9日第七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古镇六坊云龙舞喜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牌匾,具有300 多年历史的六坊云龙龙头在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向公众展出。这是古镇开展“书记项目”的又一大亮点。
六坊云龙舞是流传于古镇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凭借历史传承时间长、造型独特、舞蹈套路丰富等特点,短短几年内六坊云龙舞先后进入市级、省级、国家级非遗名录。但是在此之前,由于年轻村民对传统文化认识不够,六坊云龙舞一度面临失传。入驻六坊村的机关党员在调研中发现了这一状况,余锡盆随后在听取民意的基础上批示申遗方案,六坊云龙舞才得以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六坊村设立“云龙舞”传承基地。
古镇经信局工作人员、驻六坊村党员陈丽华说,如今机关党员服务农村常态化机制成为了古镇的基层党建品牌,“书记项目”不仅有效促进农村建设和发展,而且提升了机关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和素质。
党员服务农村常态化贴民心
古镇用群众满意度去评判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将“书记项目”打造成“民心工程”
作者:记者杜丹丹发布时间:2012-12-20来源:中山日报

上一条:六个社区村创建市“生态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