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山市东区街道起湾社区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也是今年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基层党组织。“这份荣誉不光是组织对我们的认可,也是居民对我们的信任,今后还要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起湾社区党委书记吴锡良7月6日接受采访时称。
抗击疫情时 涌现40多个党员先锋岗
起湾社区位于中山城区南北交通动脉之一的起湾道东侧。漫步起湾社区,会发现这里建筑类型复杂多样,有旧村庄、小区、零散楼宇,还有中心城区最大的集市沙岗墟。社区内道路狭窄,人流、车辆却密集。
起湾社区党委书记吴锡良告诉记者,社区一共有常住人口2.3万人,其中外来人口占一半,多住在各类出租屋里,其中还有近3000名经联社股民。随着社会发展,社区党委肩负的职责越来越多,服务内容越来越细,社区党委作为“主心骨”,班子一定要配强配优。起湾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5岁,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不仅如此,起湾社区还创新性为每个委员配置一名专干,“一方面辅助委员协调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培养后备社区管理队伍。”
如何让党员亮身份、做表率,让党旗飘扬在一线?起湾社区党委将经联社、居民小区和两新组织纳入属地管理,28个党支部共有党员460名,以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在去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社区内的党员主动加入疫情防控工作,涌现出40多个党员先锋岗,800多名党员、民兵、治安员、志愿者在社区一线织牢织密疫情防控安全网。今年6月初在中山全城核酸检测中,党员们又冲在一线,连轴转10多个小时值班是常事,赢得群众赞赏。
压减一半办公空间让渡给群众活动
每到周末,起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楼的便民服务活动室就会开展一系列文化、阅读、沙龙活动,这里还设有健身房、烘焙区、直播间、儿童阅览区、图书角等。今年春节,中山鼓励外来人员就地过年,起湾社区党委在这里举行了一系列“党群同心新春同庆”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包括直播带年货、新春音乐会,让留在中山过年的社区群众感受到祥和的节日氛围。
吴锡良介绍,起湾党群服务中心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共有4层,为了更好服务群众,去年升级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时,腾出超过一半近400平方米的办公面积用于新建服务场室,就是要实现“服务区域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社会效益最优化”。
在政务服务上则要让群众进“一扇门”找“一个人”“事一次办”,起湾社区还实行“5+2”七天值班制度,为居民群众办事和参加活动提供便利,前台业务量较升级改造前提升20%。
在便民服务上,起湾社区党委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推动解决空置地环境卫生死角、停车位不足等民生实事200余件,新增停车位近150个。同时还联系23家合作商家为群众提供家电维修,居家养老、家庭保洁、便捷购物、法律咨询、汽车服务等六大类超50项服务,以多样化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服务党员群众超10万人次。
互联共治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新发展
沙岗墟是中心城区最大的集市,尤其逢“三六九”墟日,更是熙熙攘攘。商铺多、人流大,随之而来的是管理难题。疫情防控要管住出入口,创建文明城市、预防登革热,要花大力气搞好环境卫生,这些都给社区基层治理带来难度。
起湾社区党委牵头,联动7大职能部门,成立专项整治行动工作专班,开展常态化蹲点巡查工作,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或执法,同时还注重提供延伸服务,今年3月初,将原来闲置近10年的碉楼重新活化利用,打造为起湾社区沙岗墟党群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里有志愿者值守,提供咨询、引导、应急、充电、休息等各类便民服务,二楼改造为军旅主题的展览馆,迎来不少学生参观体验。
起湾社区党委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整合资源、互联共治,打造出一批党建品牌,如“同心共治家园”“书记工作室”“红心共治议事厅“等,通过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让社区党委成为党员报到地、人才联结地、政策咨询地、活动集中地、精神凝聚地。
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发展,起湾社区还注重让居民都动起来,人人参与、人人共享。如培育引领党团防疫先锋服务队、博爱拥军志愿服务队、百姓宣讲团、普法志愿服务队等9支志愿服务队,贡献志愿服务时数超过1万小时,涌现出“广东好人”“活雷锋”洪瑞久、广东省“双拥模范个人”“最美志愿者”李克、起湾金龙扎作非遗传承人杨国明等一批先进典型。聘请志愿管家,设置邻里互助志愿服务供需平台,发动小区居民参与邻里互助、小区义务巡逻防范、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等工作,凝聚社区共识,推动多方共治。
近年来,起湾社区党委作为全市基层治理示范社区,得到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多个中央、省级媒体报道,接待50多个省内外考察团,参观人数近2000人次。(中山日报 李玮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