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8日  搜 索
首页>>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正文
中山历史建筑“家底”普查结果出炉

512处文物入选保护名单

    日前,中山市市域内历史建筑的新一轮普查、评定结果正式出炉,512处文物入选保护“档案库”。本次认定的历史建筑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南朗镇和火炬开发区,仅东区、西区、石岐区及南区就有历史建筑161处。

    数量变化▶▷删去146处新增181处

    摸底结果显示,此前中山市政府公布的名单共有历史建筑477处。本次普查发现128处历史建筑已纳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单,还有18处历史建筑已经除名。另一方面,普查发现了新增历史建筑181处,两相增减,中山现共有历史建筑512处。

    空间分布▶▷集中在中心城区、南朗镇、火炬三大区域

    从本次认定的历史建筑空间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南朗镇和火炬开发区。从整体来看,这些历史建筑的质量虽不突出,但建筑连片存在,规模性较好,形成岭南传统的空间格局。

    其中,仅东区、西区、石岐区及南区就有历史建筑161处(多民国骑楼),南朗镇有102处(多传统民居),火炬开发区有104处(多碉楼),三个区域拥有历史建筑数量占总数约72%。

    建筑类型▶▷传统民居、碉楼、骑楼各分秋色

    特点1
    传统民居和近现代独立住宅数量多

    ▶南朗镇的传统民居数量最多,镇内数条村落拥有较为完整的民居群;中心城区及其附近区域的近现代独立住宅较多。

    特点2
    部分村落

    碉楼数量多

    ▶中山碉楼数量仅次于开平,并有其自身特点:集中、朴素、实用,保存状况良好。碉楼在中山分布极广,大部分镇区都有分布,其中火炬区最多,共计有73处。

    特点3

    中心城区

    骑楼保存较多

    ▶中山市在保护和利用近代骑楼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中心城区的骑楼保存较多,但镇区中的骑楼几乎全部拆除,现仅剩大涌镇保存了一条破旧的骑楼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