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5月5日 星期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名城>>文化名城建设动态信息 >> 正文
香山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2006-10-18
[B]香山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创新[/B] 放宽视野研究香山文化 陈启能   香山在历史上包括中山、澳门和珠海,现在三地已不属同一个行政区域,但其文化却是共同的。因此,把香山文化作为一个区域文化来研究是很恰当的。只是在研究中,要特别注意香山文化与各个层面和各个方面的关系:与母文化——中华文化,乃至岭南文化的关系;与中华文化内的其他支文化(如海派文化)的关系;与周边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等等。把这些方面都做好了,香山文化的丰富内容和多样的表现形式也就得到了相当的表现。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弘扬新时期中山人精神    王远明   正如人需要精神一样,一个城市也需要一种精神。“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新时期中山人精神,凝炼了香山历史文化和建设现代文明的双重意念,是中山人一种精神力量和共同的价值取向,更是香山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创新。   博爱是伟人故里宝贵的精神元素。它是热爱、建设家园和祖国的民族精神之凝聚,既有传承性,又有时代性。以“救死扶伤、扶危济困、关心社会、乐于助人”为宗旨的大型社会公益活动慈善万人行持续了19年,不仅在内容上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和孙中山先生提倡的救国救民救世的博爱精神,而且在表现形式上实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结合,创造性地培育了现代城市新风尚,形成了当代社会新民俗。创新是流淌在血液中的活性因子。改革开放以来,中山人秉承“敢为天下先”的传统,创造出多个全国第一,包括第一个种粮万元户、第一家中外合作的旅游宾馆、第一个高尔夫球场、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游乐场等。包容是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香山的历史就是一部接纳移民的历史,也是一部包容的历史。包容精神符合现代社会开放、开明、接纳、多元的价值取向。和谐是全社会不懈的共同追求。今日中山,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和谐社会,既是一种目标追求,更是一种发展成果的价值体现。作者系中共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研究香山文化推动文化大省建设    张磊   中山市委和市政府提出香山文化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弘扬先进文化能更好地塑造人;更深入系统地研究香山文化、弘扬香山文化,对广东建设文化大省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和弘扬香山文化,不仅要着眼于对历史的挖掘,更应该体现在新时期中山人精神的塑造上。把一个城市的首要精神确立为“博爱”,在全国可谓壮举,这反映了中山市委和市政府具有高瞻远瞩的胆略和气魄。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近代香山商业文化的丰富内涵    张晓辉   近代香山商业文化的主要载体是香山籍买办和华侨商人,由此而促成了文化的多元化,体现出一种典型的中西融合特色,既有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特别是岭南商业文化的底蕴,更带有浓厚的近代商业特质。香山商业文化是粤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为近代中国商业文化的主要源泉之一。其主要特点有:一是开放、变革,与时俱进;二是创新、进取,引领潮流;三是爱国、自强,造福桑梓;四是精明、灵活,讲求实效;五是诚信、凝聚,注重亲情。作者系暨南大学历史系主任    澳门文化渊源于香山    黄鸿钊   澳门的历史文化渊源于香山。澳门文化是香山文化的组成部分,而香山文化又是岭南文化的组成部分。澳门文化对香山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一、香山人从澳门走向世界。澳门开埠以后,为香山人出国留学或移民海外打开了方便之门。第二、澳门作为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吸纳了许多西方先进科技文化成果,传输到香山,拓宽了香山人的文化视野,丰富了香山人的物质文化生活。第三、在澳门中西文化碰撞和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创新的事例,使香山文化逐渐告别因循守旧和固步自封的陋习,形成一种锐意进取、敢于创新、敢开风气之先的文化精神。第四、澳门是香山人放眼看世界的窗口,传送来的西方新思想、新文化信息使香山人大受启迪。作者系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    地域文化圈的印记明显    叶春生   民俗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与地域的政治、经济和人文社群有密切关系。中山民俗与珠海、澳门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因为珠海原来就是中山的一个部分,澳门人多数是从中山迁出去的,包括澳门英文名称Macau的来历,都与中山乡音有关。的确,香山文化与岭南文化,与中西文化交流,都有关系;但它又有许多特异的地方,内地一些失传的民俗在中山、澳门保留下来了。香山文化的中西结合明显不同于香港,地域文化圈的印记比较明显。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课题。作者系中山大学教授    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革命文化的融合    李良明   香山文化是香山地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之所以称特有,是指香山文化既有厚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又有西方文化的影响,还有革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导入,是中西文化的融合。如果要推出一位香山文化的代表人物,则非孙中山莫属。在孙中山的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革命文化的融合,堪称典范。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导    香山慈善文化焕发光彩    陈树荣   香山慈善文化重视来自社会、服务社会、回馈社会,重视对弱势个体、群体的支持、扶助。几百年来,香山慈善文化在历史“大香山”这块中华宝地上萌发、生根,至今仍然枝繁叶茂。澳门的香山慈善文化发达,代代传承,义工蔚成风气;镜湖医院、同善堂这些逾百年的慈善机构,仍然不断焕发生机;新的慈善团体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朝气蓬勃。改革开放以来,中山、珠海突飞猛进,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亦不断兴起。“大香山”地区,不断健全社会保障,建设和谐社会,香山慈善文化愈来愈焕发光彩。作者系澳门历史学会理事长、澳门怀旧收藏学会会长    [B]人杰地灵 英才辈出[/B]    香山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留有盛名    刘学照   近代以来,一代代香山历史人物置身于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和共和革命运动的历史前列,为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由传统向现代方向的发展与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文化教育方面,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长期主持岭南大学的钟荣光,都是香山人,他们功载近代中国教育史册。在经济方面,唐廷枢、徐润、郑观应走出香山,从当买办到办洋务,成为发展近代民族实业的先驱。在军事方面,程璧光、程耀垣、容尚谦、蔡廷干等人在清末民初担任海军要职,为发展近代中国国防作出了贡献。在政治方面,刘玉麟任驻英公使、梁如浩任邮传部副大臣、唐绍仪先后任清末邮传部尚书和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他们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具有政治素养的官员。在清末共和革命潮流中,陆皓东、杨鹤龄、杨心如、李安邦、陈兴汉、陈景华、黄咏商、程耀宸等志士跟随孙中山革命,为创建民国立下了不朽功勋。在留学日本的学生中,郑贯一1899年冬主编宣传自由平等思想的《开智录》,苏曼殊成为清末民初名噪一时的革命诗僧,唐宝锷是最早取得日本法学学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刘思复是清末坚定的民主革命派和民初著名的无政府思想家,他们在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均留有盛名。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    得风气之先,开风气之先    萧致治   由于区位的特殊优势,香山成为最早接触西方文化之地。特别是位于香山县南端的澳门,明清时期是远东第一商港,是沟通东西方贸易的国际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因而也成为中西文化的结合点和交汇地。香山因为和西方文化接触最早,得风气之先,自然也就开风气之先。许多领导近代先进潮流的杰出人物,如孙中山、容闳、郑观应、杨匏安都出生于香山。他们以敏锐的见识与紧迫的使命感,适应时势发展与世界潮流,及时提出各种改革主张,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杰出代表。作者系武汉大学教授    寓沪香山人:近代百年声名卓著    熊月之   近代百余年,香山人在上海纵横驰骋、开拓创新、实干巧干、声名卓著,其中有四个方面,对上海经济社会影响最大:一是买办集团,起步早,势力大,在早期上海对外贸易中,起着相当巨大的作用;二是环球百货,开一代风气,极大地提升了上海商业中心地位和服务形象;三是小刀会起义;四是外滩公园交涉。寓沪香山人最多时也不过三万多人,但他们在拥有几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上海却彪炳显赫,引人注目,干了那么多大事,出了那么多名人。从上海香山人的身上,可以归纳出香山文化的四个特点:其一,目光远大,视通中西。其二,善捕良机,决策果断。其三,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其四,融汇中西,植根中华。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历史研究所所长、博导    爱国主义和反殖民主义是重要部分    韦庆远   澳门这个名称,缘于香山山奥。香山与澳门的关系反映了外交是以国家实力为后盾的。香山在中国国力比较强的时候,对澳门实行了严格的管理(尤其在1730年—1842年间)。而在鸦片战争后,侵略者的蛮横无理激起了香山人民英勇的反抗,如淇澳岛人民抗英斗争。这也说明爱国主义和反殖民主义是香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香山买办的多重价值    周振鹤   1874年1月有人在《申报》写文章攻击香山人,说他们趋利务实,这从侧面反映了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之间的对立,也反映了香山人(尤其是香山买办)具有务实进取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   对香山买办的认识,不能仅从商业的角度去研究,他们之中不乏重要的学术价值成果。例如:唐延枢编写的《英语集全》不仅是第一批中国人编写的英语教材,还是当时中国最全的一部英语教材;不仅能帮助广东人学习英语,还能帮助外国人学习广东话,也为我们现在研究150年前的广东语言,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    对外开放发展民族经济    连心豪   唐绍仪作为中国近代政坛上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与中国近代海关结下了不解之缘。1906年,清政府设立税务处,接管海关包揽的职务外业务。唐绍仪作为税务处会办大臣,积极倡议并亲自主持开辟中山港无税口岸,一时传为美谈,至今仍不乏历史启迪作用。唐绍仪开辟现代化港口,从事对外开放,发展民族经济,开设无税口岸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雄心壮志,无疑是民族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物。虽然这一大胆尝试最终未能成功,但其主观动机却是必须予以充分肯定的。作者系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    胡波   从总体上看,19世纪的香山买办在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均起了示范带头作用。他们关心民瘼、热心公益事业、兴办学校、建设医院、创办会所、出版报纸、印刷古籍、编辑族谱、改良乡政、赈济灾民的种种善举,不仅有功于文化建设,而且也有益于政治改良、社会进步,弥补了政府功能的缺失,维持了地方和平。在思想观念上,他们善于西学中用、推陈出新;在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中,他们善于运作和经营,有商业头脑,并且具冒险精神。他们依靠个人奋斗,走向成功之路,加速了中国通商口岸城市的社会变迁。作者系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黎志刚   香山商业文化(包括买办文化)是香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香山商人(包括买办)秉承了香山人勤劳务实的品质,又具有国际视野,更具备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是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香山买办和四大百货公司在中国近代史上均具有广泛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作者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    区域合作 前景广阔 中山、珠海、澳门实现三赢    虞和平   中山市委和市政府提出弘扬香山文化,既具有时代眼光,又具有学术眼光,有利于中山乃至大香山地区的发展,有利于中山、珠海、澳门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实现三赢。研究香山文化,其内涵要进一步深入,注意系统性和完整性,其外延要进一步扩宽,尤其要加强香山文化的海洋文化属性研究,逐渐形成比较成熟的香山文化理论著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 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杨荷卿   香山文化为区域合作提供了载体。大香山包含的中山、珠海、澳门三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就能够形成更大的规模,有力带动珠江口西岸地区的发展。中山地处珠江口西岸的地缘中心,是连接珠江口东岸与粤西乃至西南、中南“泛珠三角”地区的一个重要节点,在珠三角乃至“泛珠三角”的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强化,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和流动。香山文化的推广,对广东的西江流域地区发展和我省东西两翼的腾飞,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者系广东省社科院旅游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为区域合作提供良好的平台 吴志良   “香山文化”的提出,不仅为澳门文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也为区域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如果说,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香山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本,那么,澳门文化则是香山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山、珠海、澳门三地联手共同发展“香山文化”,既可大大丰富岭南文化、中华文化的内涵,促进我国文化的创新和现代化;又可以打造“香山文化”品牌,对内寻求更加密切有效的区域合作,对外携手并肩参与范围更大的区域竞争,共同进步。   作者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澳门中心主任、澳门基金会主席、博士    同饮珠江水,文化合作大有可为 郑国强   作为香山岙、蚝镜澳以至澳门开埠近五百年的历史存在,成为西风东渐、中西交汇、风云际会的大门,奠定了香山文化开放的基础。   香山文化是澳门、珠海、中山三个昔日香山县所在地区的共同品牌,由于三个不同行政区的差异,发展出各自独特的个性,形成不同的风貌。但同饮珠江水的地缘、亲缘、人缘的关系,同气连枝,文化合作大有可为,区域合作更有广阔空间。三地有机组合,优势互补,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是个有力促进。   作者系澳门历史文物关注协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