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五桂山,龙眼小果园、盆栽小花园、休闲小公园、蔬果小菜园等“四小园”入目而来,拼绘成一幅小而精的乡村画卷。近两年来,中山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四小园”建设,鼓励村民盘活房前屋后闲置土地,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风景线。截至今年6月,全市已有197个村居启动了农村“四小园”建设,各镇街充分利用“三清三拆三整治”后的闲置土地,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因地制宜建设了1108个“四小园”小生态板块。
五桂山桂南村处处绿树成荫。
村民积极支持“四小园”建设
阳光透过树叶,落下星星点点的斑驳,一棵百年杨桃树,根部红色的小花中夹杂着翠绿的杨桃。树旁新翻修的凉亭中,风扇呼呼作响,年逾7旬的五桂山龙石村村民叶伯安详地坐在石凳上,细细地看着报纸。与凉亭一路之隔,碧绿的湖水微波荡漾,“天空之境”观景平台依河而建,经过的村民都会在此驻足倚栏休憩。
龙石村党委委员叶嘉伟介绍,今年8月份,按照美丽宜居乡村三年建设计划,村中利用自然驳岸高差,打造了“天空之境”观景平台;利用空置地,建造了一个党建公园;在古树旁建造了一个自然吧台;还对道路进行提升、路灯亮化,新建停车位等。他说:“现在环境变好了,每天晚上村民都乐意走出家门,走一走、聚一聚,过得很休闲。”
庭院美、村庄绿、出行便,是龙石村村民的共同愿望。“能有今天的成效,离不开村民的支持。”叶嘉伟说,利用房前屋后的空置地,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生态板块时,村民们都自愿帮忙,或搬离杂物或主动清拆,更有甚者主动让地支持村庄建设。比如,为了后续的二期小型儿童公园打造,叶伯主动出让自家的土地,并将院中的十几棵荔枝、龙眼树交给村中统一处理,使得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
“以前想都不敢想,家门口能修得这么漂亮。”见有人前来,叶伯慢慢放下报纸,和记者闲聊起来,那时家门前都是1米多宽的羊肠小道,一下雨就满地泥泞,出行不便,也没有路灯照明,晚上大家都呆在家中看电视打发时间。门前的那些空置地,也都是随意搭建的窝棚,堆放着各种杂物,非常不美观。叶伯感叹道,“儿童公园建好后,我3岁的小孙子又多了一个玩耍的好地方啊!”
因地制宜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
走过马溪牌坊,穿过香樟林,记者来到五桂山桂南村华侨风情街,停留在时光邮筒前,墙面上的大型彩绘,仿佛让人穿越时光,回到上世纪90年代。客家文创街上,客家美食、农具等以实物结合彩绘的形式展现出来,游客在此自由拍照打卡。
“这里已经成为‘网红’打卡点。”桂南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陆思玲说,利用侨乡文化和客家文化的优势,他们将村中墙面集中美化,打造出时光长廊、华侨风情街、客家文化长廊3个区域的景观长廊小公园,延长美丽乡村风景线,现在每逢周六日,都有不少中山、珠海、深圳的游客慕名前来。
“类似五桂山这样的‘四小园’小生态板块,截至今年6月全市已打造了1108个。”中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两年,中山将“四小园”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生态宜居乡村有机结合,按照先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后提升村庄风貌的思路,因地制宜编制《中山市美丽乡村风貌提升设计指引》,明确美丽乡村风貌点、线、面、专项设计四大模块的设计标准和方向,指引各镇村科学谋划“四小园”布局,并将四小园建设融入美丽乡村建设3年项目库统筹推进。
中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推动农村“四小园”等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进展快、效果好的镇街,全市还设立3000万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进行奖补,同时年内将安排1亿多元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支持农村“四小园”、景观长廊等小生态板块建设,并按项目建设进度排名分梯次下拨资金,营造比学赶超工作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市委农办还出台了《中山市简化农村小型建设项目流程指导意见》,通过简化农村小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鼓励村级组织和有条件的村民承接项目实行自建。陆思玲说,“四小园”建设大多是小型项目,该指导意见不仅加快了“四小园”的建设步伐,也使其他美丽乡村建设小型项目受益,此外村民承接项目的同时,也带动了就业,真正为中山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乡村的全面振兴注入了新活力。(中山日报 陈雪琴 林簇 郭凤仪 余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