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山市的百年老校——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的排练厅里,随着音乐科组组长周清波老师手中指挥棒的舞动,学校国乐团的60多名同学们,正全神贯注地演绎一场高水平的民乐大合奏。
现场排练的是“民乐+革命故事”的曲目《音诗:英雄少年叙事》。这首时长10分钟、有着宏大叙事感的曲子“大有来头”,由该校委约星海音乐学院李复斌教授于2015年创作,演出多次获得省市奖项。从2009年开始,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已经推进“民乐进校园”行动。学校的国乐乐团成立15年来,培养团员500多人,参加演出或比赛达超过60场,获得省市多个奖项。由于民乐教育出色,学校获得“国字号”荣誉,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并获评“广东省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国乐团在进行排练。缪晓剑 摄
通过作品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纯音乐没有歌词,很难告诉听众一个具体的形象,只能通过音乐的变化去感受。”周清波说,最开始学习《音诗:英雄少年叙事》的时候,同学们有点找不到感觉。
老师们为同学们一段段进行分析,包括故事的历史背景、当时的场景,以及音乐想表达的是什么,如战前的沉寂与紧张、战场上的生离死别、战争中的大无畏精神等。
在理解过后,同学们的演奏状态完全不同,演奏出了感人之曲。“说明孩子们可以通过音乐去感受形象和精神力量,这就是美育的作用。”周清波介绍。
记者了解到,除了现代化的曲目,乐团还组织同学们学习中国传统民乐,包括《塞上曲》《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以及广东音乐名曲《步步高》《平湖秋月》等。
通过对作品的学习、欣赏和演绎,同学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传统音乐的美妙情调。
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国乐团在进行排练。 缪晓剑 摄
中山中小学中规模最大的民乐团体
据悉,目前,光后中心小学国乐团是中山市中小学中规模最大的民乐团体。乐团师资配备齐全,共有4位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星海音乐学院等高校的专职民乐教师,同时,学生共有60多人。
学校民乐教育设施设备齐全,有4间独立教学课室,以及200多平方米的大排练厅。
一直以来,该校建构的是“以美育人”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自2009年学校民乐班开班以来,同时成立了校级学生社团——光后国乐乐团,乐团根据年级分设A、B、C团,采用一个团一个班的模式。
乐团分为弹拨声部,拉弦声部,吹管声部、扬琴打击乐声部。“每周孩子们都至少上课2.5个小时,每天在家练习至少1小时。”周清波说。
此外,学校充分利用校外民乐教师资源,在校开设民乐兴趣班,外聘有古筝老师和低音声部老师到校教学。目前学校已开设二胡、笛子、古筝、葫芦丝等乐器兴趣班,参与学生约300人次,掀起校内学习民乐的热潮。
邀请“民乐大咖”到校交流指导
学校采取以演促练、以赛促练的方式,定期开展艺术节、音乐会等活动,同时不断参加省、市的比赛和演出。目前,“光后国乐团”参加的大小型演出60多场。
多年来,多位“民乐大咖”都曾来过学校进行交流。在“我爱民乐大师课堂”中,星海音乐学院国乐系教授李复斌、星海音乐学院二胡演奏家王一婧、国乐大师方锦龙、上海音乐学院竹笛演奏家王俊侃、青年竹笛演奏家陈林锋都曾来到学校,与国乐团、民乐社团的同学们同台演出,并进行指导。
学校还以小学音乐教材中的革命故事、英雄事迹为原型,与名家合作,共同原创了多首革命题材和爱国题材的曲目,如《少年英雄叙事曲》等曲目,并结合中山咸水歌等本土文化,创作了《江浦新韵》等。
学校还曾承办了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第二届年会,竹笛学会专家学者、会员爱好者近千人齐聚学校。2023年,学校国乐团参加了金色大地音乐会——“以乐润心·乡约塘敢”三乡镇青少年健康促进民乐主题音乐节。
光后中心小学的民乐课上,孩子们在练习拉二胡。缪晓剑 摄
不仅培养乐手,也在培养观众
民乐进校园,既要有演奏者,也要有观众。在这些年里,学校的民乐教育在培养国乐团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培养“观众”。
“学校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乐演出活动,全校学生在欣赏乐团演出、感受各种民乐交流活动的过程中,对中国民乐的乐器、曲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了更高的审美。”周清波说,民乐进校园,受益的学生全体是全覆盖的。
同时,学校一直在思考如何进行民乐交流的创新。接下来,该校还将举办“民乐演奏+古诗合唱+古诗吟诵”的活动,让古诗词走出书本,走进同学们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