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评论 >> 正文
关注时代 关注现实 关注生活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4周年
发布时间:2006-06-02 来源:光明日报
  6月2日,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4周年。回顾峥嵘岁月,直面时代命题,我们思绪无限,感慨万千。《讲话》犹如一盏明灯,照耀着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沿着正确道路大步前进。今天我们重温《讲话》,贯彻《讲话》,就是要认真领会和实践《讲话》的基本精神,关注时代、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推进我国文艺事业持续繁荣,不断发展。 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阐明了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论述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时代、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创新、普及与提高、世界观与文艺创作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讲话》号召:“中国的革命的文艺家,有出息的文学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文艺工作者“必须和新的群众相结合,不能有任何迟疑”!在《讲话》精神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深入革命、生产、生活第一线,为中华民族现代文艺宝库创造了许多不朽篇章。 60多年来,《讲话》精神一直在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文艺工作的性质、目标、原则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与分析,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邓小平同志强调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江泽民同志要求作家艺术家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些重要论述都是对《讲话》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今天,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关注时代、关注现实、关注生活,才能创作出更多无愧于伟大祖国、无愧于伟大时代、无愧于伟大人民的优秀作品。 关注时代,就是要把握时代精神,顺应时代潮流。“时势造英雄。”不能把握时代精神、顺应时代潮流,就不可能承担时代的使命、作出划时代的贡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文化兴盛,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奋力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这是一个需要并且能够产生思想大家和文艺大师的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关注时代,纵浪大化,反映时代的进步潮流,讴歌人民的英雄业绩,抒写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壮丽篇章,才能创作出体现时代水平的优秀作品。 关注现实,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示本质、展示主流,更好地引领和推动社会发展。“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位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一定不会与现实脱节,而是充满热情地关注现实中的点滴变化;一部优秀作品,肯定会有深深的现实烙印,在关注现实中总结历史经验、体现未来趋势,有益当代,传之久远。近年来,我国文艺百花园欣欣向荣,出现了一批关注现实,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又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作品,出现了一批深入现实的作家文艺家。火热的现实生活、鲜活的现实题材,正在给我们的文艺创作注入最持久最充沛的生命活力。 关注生活,就是要关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历史创造。创造的源泉在实践中、生活中。一个有作为的文艺工作者必须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文艺工作者的一切都来源于母亲的恩馈。人民群众推进历史前进的伟大实践是文艺的肥沃土壤,谁同人民群众心心相印、血脉相连,谁的艺术生命就能亘古常新,谁的作品就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成为不朽的经典。 一个伟大民族的历史进程,必定有文艺的发展与繁荣相伴随。国运昌盛,文运必兴。在中国革命的特殊时期,《讲话》激励了一批又一批革命文艺工作者,产生了一批又一批青史留名的经典作品,这是革命文艺的胜利,更是其指导思想的胜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讲话》依然是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指针。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对新时代、新现实和新生活,广大文艺工作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舞台、新机遇和新动力,只要坚定信念,开阔视野,勇于创新,脚踏实地,深深植根于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之中,继往开来,再接再厉,就一定能够取得更为辉煌的新成就,开创我国文艺工作的新局面。 六十四载,弹指一挥间。重温《讲话》,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豪情满怀。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作品。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一切立志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文艺工作者,必当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按照“三贴近”原则,关注时代、关注现实、关注生活,汲取人民智慧,投身建设洪流,谱写新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