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4月28日 星期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评论 >> 正文
民意畅通彰显执政大智慧
发布时间:2007-01-22
  善于听取民意是执政的大智慧,市政府投诉中心渠道畅通,投诉事项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群众的意愿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考虑,反映的问题基本能得到及时妥善解决,这不仅充实了服务型、责任型政府形象的内涵,也极大提升社会秩序的“稳定系数”,推动社会和谐的进程。  据报载,市政府投诉中心去年共收到群众投诉1638宗,立案调处1064宗(约为前年同期的7倍),已办结820宗,其余244宗投诉中心正抓紧办理,办结率77.1%,解决问题率在80%以上。聆听民声、关注民情、探知民意,政府和百姓间有了一条畅顺的“民意通道”。   民意的表达被视为社会“减压阀”。去年市投诉中心立案调处量是前年同期的7倍,足见广大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其倾注的热情,源自公民自身的民主意识,也源自公民对城市发展的责任感。而善于听取民意是执政的大智慧,市政府投诉中心渠道畅通,投诉事项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群众的意愿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考虑,反映的问题基本能得到及时妥善解决,这不仅充实了服务型、责任型政府形象的内涵,也极大提升社会秩序的“稳定系数”,推动社会和谐的进程。   其实早在中国古代,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就认识到,要取得民众的支持,就要顺应民心。为了顺应民心,历史上一些开明的统治者很注意上下疏通,民情上达,以制定适合民心民意的政策。尽管这些举措有很大的局限性,但仍有其积极意义。《淮南子》认为,“人主和,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智虑,以天下之力争。是故号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闻。”就是说,身为君主要以天下大众的眼睛看待万物,用天下大众的耳朵倾听声音,用天下大众的智慧考虑问题,用天下大众的力量处理事情。这样发布的号令才能下达到底,臣下的情况也能够反映上来。唐太宗长期居于宫中,为了广泛了解民情,以便“下情上达”,从贞观元年(627年)起,特意诏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禁中,以便向他们了解百姓的疾苦和政教得失的情况。审查群情、同其欲恶、民心所向等成为历代贤明君主制定政策的出发点。以古察今,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弃之糟粕,而历史的发展已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只有顺乎民心,制定被民众所能接受的政策,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社会才会稳定,经济才能发展。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个重要标准,善于听取民意便是其执政智慧的一个体现。我们知道,市政府投诉中心仅是探知民意的一个渠道,而一条民意通道远远不够,若各级政府、各部门机关能够借用这一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建立起千万条畅通的民意渠道,认真聆听群众诉求,切实解决群众困难,科学决策,依法行政,社会便能够长治久安。  (苏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