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5月17日 星期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评论 >> 正文
境外修学游不该是吃喝玩乐之旅
发布时间:2007-08-02
境外修学游不该是吃喝玩乐之旅
     2007-08-02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资料图片:7月9日,天津市210名中小学生在塘沽港登上开往日本的“燕京轮”,开始为期一周的“友谊之船”大型海上夏令营活动。此次海上夏令营活动将前往日本的神户、大阪等地,小营员们将参加日语会话、摄影讲座、作文比赛、写生等一系列活动。新华社发(吴桂梅 摄)

    暑期境外修学旅行越来越火。不少家长都希望借此机会,让孩子去国外开开眼界。可在境外修学旅行的孩子,感兴趣的是什么呢?笔者近日有幸作为一名领队,和近40名初中生赴欧洲修学旅行。当走进课本上曾经出现过的那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纪念场馆时,一些孩子表现出来的往往是索然寡味,他们跟导游提出来的更多问题是:今晚住在哪里?三星还是四星?有没有空调?吃中餐还是西餐?他们似乎对无休无止的嬉闹更感兴趣。一群十来岁的孩子,竟然连续几个晚上打牌打到凌晨两三点钟,肆无忌惮地制造出影响他人休息的声响。领队老师最后不得不以报警相威胁,才勉强平息了事态。

    其实,这些孩子在旅途上的表现,很多都是成人世界的真实投影:每到一个景点、一个服务区,他们第一要紧的事,是买喝的、吃的,尽管刚刚用过餐或者即将用餐,而且常常是消费一半,浪费一半,全然不顾父母的经济承受能力和肠胃的承受能力。

    从事境外旅游接待工作几十年的法国司机布哈,看到中国孩子有如此的购买欲、购买力,很是惊奇,不禁感慨:见过好多从中国来的公务团、商务团,没有见过像他们这么花钱大手大脚的。

    在奥地利游览时,我在老城区的一条繁华的步行街上,看到一个自来水取水口,许多外地游客,包括成人与孩子,都在排着队用水杯或水瓶从那里灌装免费的、可以直接饮用的自来水。一个中国游客试图取水饮用,却遭到我们一些孩子不屑的哄笑,他们的潜台词是:你也太穷酸了!

    当然,能去国外修学旅游的,大多是家境比较富裕的孩子,不能代表整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过去,人们常说“穷人的

孩子早当家”,那是一种生活所迫,是没有选择的选择,而富人的孩子呢?其实更应该学会“早当家”。因为在富有的环境里,人的物质欲望往往被不断地激活,人也就更容易偏离消费理性,更容易养成人格上的缺陷。而这些,却往往被我们的家长忽视。

    据介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一家非营利组织——省钱夏令营,他们通过短期的理财课程,教育10岁~16岁的少年掌握财富背后的规则,包括制定预算、了解利率以及为退休后存钱等等。夏令营会安排学生们到银行参观,假扮成消费者,学会消费,听取白手起家者讲述他们成功的经历。有报道说,美国不少地区现在都出现了类似的夏令营,家长们希望子女能早日学会如何理财(《报刊文摘》2007年6月20日)。而在法国,据说有一档收视率不错的电视节目,他们给每位选手一天1欧元,看谁最先到达中国,名列前茅者将会获得大奖。这种带有竞赛、表演性质的节目,不仅测试学生的理财能力,还考验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逆境生存能力。

    我们的孩子需要走出国门开阔眼界,但开阔眼界最终是为了提升孩子们的“境界”。在开眼界之前,至少应该先让他们明白:修学旅行的费用,或许是许多人辛苦10年的收入;父母们积攒的这些钱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大多都是血汗钱、辛苦钱,要懂得珍惜。

    领队的另一位老校长说,40个孩子一次境外修学旅行的费用在100万元左右。在过去,拿出这笔钱来修学旅行那是不可想象的,而今天的父母,既然乐意给孩子的未来进行教育投资,就不能不注重这种投资的回报:到底开阔了多少眼界?又到底提升了多少境界?或者,仅仅是大手大脚在国外吃吃喝喝?

    一期修学旅行虽然结束了,但是理财教育、生存教育、行为教育、感恩教育都还为时未晚,不妨及时补上一课。行后而三思,修学旅行则不仅可以成为孩子们一生难忘的记忆,还可以让他们受益终身。(周云龙)

    “豪华出境”乐此不疲 “境外游学”学到什么?

    暑期到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短期出国作为自己的夏令营项目。欧洲、澳洲、北美、日韩成为他们的“海外游学”目的地。据了解,杭州的很多留学服务机构及旅行社的出境夏令营团早在放暑假前就已经爆满。显然,出境夏令营在酷暑到来之前,提前升温。家长们不惜花上数万元,为孩子赢得十多天的出国交流机会。然而,这种被称为“出境夏令营”的短期游学,究竟能为孩子带来多大的收益呢?学生、家长、老师们的看法却是各有不同。 >>>>点击详细

    暑假孩子“修学游” 是学还是游?

    眼下,浙江省内各大旅行社纷纷赶上了修学游这趟快车,省国旅、杭州海外、市中旅、省中青旅、海内外商务、省中旅……几乎各个旅行社都推出了自己的修学游产品。

    对于动辄上万元的修学游,市场反应却是褒贬不一。有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孩子有好处,也有人说这是“高成本低回报”。

    不过,被采访的家长中,也不乏对修学游持否定态度的:“我是不会让孩子参加这类修学游的,除非是孩子的学校与国外学校有交流,同时是孩子有这个能力被幸运选上,我才会让他去。”

    修学游游而不学是一些家长不愿让孩子参加的主要原因。一位王姓家长告诉笔者,一些以修学游命名的线路,行程只是常规线路的旅行加上参观当地名校,去年他一个朋友的孩子去英国修学游,结果实际行程完全和之前许诺的不同,所谓修学游也就是在剑桥大学里面穿行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