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5月17日 星期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评论 >> 正文
把“博物馆”办成“修身馆”
作者:梁家毅 发布时间:2013-05-17 来源:中山日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投身到全民修身活动中,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行为水准,都在培养良好的习惯上下功夫,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都能从小事做起,遵守公卫生和公共秩序,这也是社会的共识。
  据报载,目前中山各大主要博物馆均已免费对外界开放。自免费开放后,各博物馆参观量连年增加,最高峰时达到未免费开放前的五至六倍。记者采访了解到,相比于国内部分城市博物馆免费开放后遭遇丢失、损坏展品的尴尬,中山各免费场馆极少遇到因游客参访带来的场馆物件丢失或损坏的情况。
  从不少报道得知,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力度的加大,绝大多数博物馆的参观人数猛烈增加,甚至出现门庭若市的热闹景象,远远超出了自身能够承受的接待能力,从而带来了很多尴尬和问题,如大门被挤坏,馆内设施和展品损坏严重,标本被破坏,小孩随地小便,乱扔纸屑等,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而我市各大博物馆却呈现一片文明景象,传递着文明正能量。
  这里面,市民文明素质提升是一个主要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投身到全民修身活动中,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行为水准,都在培养良好的习惯上下功夫,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都能从小事做起,遵守公卫生和公共秩序,这也是社会的共识。
  同时,博物馆免费开放,也考验博物馆管理者智慧和员工服务水平。我市博物馆实行免费后,也像许多地方一样,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况,但只要加强管理,比如,采取免费不免票,预约登记制度或加强疏导等等,人流是可以控制的,文明是可以养成的。
  必须指出,我市“博物馆零损坏”并不意味着精神文明建设大功告成了,这只是迈出“全民修身的第一步”,如何利用好现有的博物馆,协助市民提高自身修养,恐怕是每个博物馆的管理者必须要面对的新课题,也是每个博物馆的管理者现在就要思考和着手准备的。笔者以为,可以进一步从管理上做文章,细化工作,把“博物馆”办成重要的“修学馆”,让观众静下心来去享受、去领悟、去与艺术品和文物对话,促进大众文化素养的普遍提高。比如,可推行“会员制”或引入义工制度,既培育潜在观众,又要吸引“回头客”;可从会员中挑选志愿者承担讲解、定期给群众开设专题讲座,编辑内部期刊,让大家实地感受文物考古的魅力。可根据义工小组,为参观者提供很全面的服务,包括制止、规劝各种不文明行为,帮助提升参观者的文明素质等。
  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博物馆服务设施,如馆内设有休息的座椅、免费的饮水处、咖啡厅和茶室、取款机,为残疾人准备了轮椅等,让更多的人享受博物馆,使其成为引领社会文明风尚和开展思想文化教育的“修身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