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5月10日 星期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评论 >> 正文
用修身券创新全民修身行动
作者:黄振辉 发布时间:2013-06-20 来源:中山日报

    在硬件建设方面,全民修身行动已经取得不俗成绩。目前,全市修身学堂已经达到了650 多家。接下来,比较迫切的任务是全民修身行动的“内容”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修身学堂飞速发展,是行政力推的必然结果。一旦行政力量往回撤,修身学堂的内容建设可能将处于停滞状态。全民修身行动内容建设的动力源在哪里?什么机制可以产生出不竭动力?这或许可以借鉴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的“教育券”制度安排,推出全民修身行动的“修身券”。
  弗里德曼的“教育券”一改教育经费直接补贴学校的传统方式,而是采取直接补贴学生的方式发放教育经费。即政府以面额固定的有价证券(“教育券”)的形式直接发放给家庭或学生,学生凭“教育券”自由选择政府所认可的学校就读,教育券可以冲抵学费,学校可以凭借收到的教育券到政府有关部门兑换成资金。采取“教育券”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刺激学校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因为学校的教学质量越高,收到的“教育券”就越多,获得的资金也越多,学校的声誉也越好。
  借鉴弗里德曼的“教育券”思想,“修身券”可以“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模式。市文明办可以依托每年的 “慈善万人行”,募集全民修身行动“修身券”的资金。由于全民修身是提升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事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所以在社会支持方面,应该是比较乐观的。
  市文明办、市财政局根据募集的善款,制定相应面额的“修身券”,按照一定的发放“标准”,发放给有关市民,市民可以自己选择到自己喜欢的修身学堂消费自己喜欢的文化产品,而修身学堂则凭借“修身券”到固定兑换点,兑换成资金。由于“修身”涉及道德教育,内容比较枯燥,完全市场化,“道德教育”的文化产品可能面临无人消费的尴尬局面。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市文明办及相关部门可以强制性规定,修身学堂的每一期文化节目,与道德修身的内容不得少于一定比例。这样,“道德教育”就可以“捆绑”在插花艺术、交谊舞培训、计算机培训、电影、文艺晚会等文化教育产品中“销售”。在“修身券”试验阶段,可以先在城区选取10-20 家基础比较好的修身学堂进行试点,取得相应经验之后,再进行全面推广。
  如果“修身券”能够运行起来;那么,全民修身行动就可以走出 “务虚”的引导阶段,进入依托市场机制、公共政策的新阶段。这对于全民修身行动来说无疑是关键性的“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