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zhch1030
“我原来的养老金每月不足200元,现在可以拿500多元。”看病有医保,养老有社保,口袋里的余钱越来越多了——这是三乡镇雍陌村村民林叔这几年最直观的感受。
“让每一个有就业愿望的人都有工作,让每一个适龄的人都享受养老保险,让每一个村民都有一份医疗保险。”林叔和所有中山农民享受的是政府不遗余力地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成果。
每年,中山市安排59%财力用于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大力提高教育、医疗、社保、文化、交通等公共服务产品保障水平,让农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社会均等化服务。
从2005年开始,中山市和各镇区出台相关措施,推动“农保”转“城保”工作,大幅度提高了农民的养老待遇。市财政投入5亿元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体系,每年新增财政收入的20%用于建立社保补贴专项基金,实现养老保险覆盖面80%以上。
现如今,农民在家门口宽敞明亮的卫生站就可以看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24 个镇区建设农村(社区)卫生站共155间,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基本完成,相关基础设施和设备配置达到了国家和省的要求,为“小病在社区”创造了条件。接下来,中山市还将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市医保定点范围,普及门诊报销制度。
近年来,中山市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提高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用现代理念发展现代农业、规划新农村建设,让农民有更好的生活环境。享受医疗、养老、教育……等城市文明公共服务,农村教育文化建设方面投入不断加码,全市24个镇区全部建成省级教育强镇,部分镇区推行12 年甚至15年义务教育,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普及率均达100%。
送上鲜花
“镇镇有站,村村有亭”。到2009年底,中山市实现新建农村客运站7个,新建64对农村候车亭,每镇都建有四级以上客运站,所有行政村都有一对候车亭。 农民不出村口就能坐上公交车。朝早饮完茶,搭车去石岐“耍一圈”,再搭车回家食午饭。是很多镇村老人的日常生活。
从2008年开始中山市用4年时间,全面推进主干农路硬底化工程。到时,人们可坐着小汽车进出田间地头。这给农业、农村和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土地增值,农路维护费用减少。这一增一减为每个受益农民增加了241.2元收入。

农家儿童描画和谐家园
一条乡村沙石土路,绿树整齐划一排在路两边,惹人的苍翠一路延伸……在“建设林业生态文明万村绿”规划行动中,中山农村将实现村庄四周有风景林,入村有绿化景观路,围村有绿化带,村内主次干道两旁植有行道树,农户房前院内种有树木花草,消除空闲地,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相信不久,我们就能看到一个路有树、街有景,四季常青、花果飘香的美丽新农村。
钱袋“富”起来了,“脑袋”也要富起来。2010年中山市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头等任务,健全全市、镇、行政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成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公里文化圈”。
随着2009年农家书屋、文化室实现278个行政村全覆盖,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具备基础。下一步将加快完成新图书馆的选址工作和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逐步将“农家书屋”的日常管理运作纳入市图书馆体系。
集体婚礼,年轻一代的时尚生活
飘色,体现着农家的民间文化
与此同时,依托特色文化资源,推动民间文化的发展,崖口、黄圃飘色艺术、小榄菊花展、坦洲咸水歌、三乡古树名木主题休闲公园、边赏灯喝酒边做善事的南头民安村花灯酒会、民众镇的水乡风光无限的农业旅游。
“歌唱在大沙田,笑出的泪花咸,就是这个好味道,一年四季歌连连。海水咸, 汗水咸, 泪水咸,拌出的日子糖一样甜。”走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让我深切感受到中山农民的日子就象咸水歌里唱的糖样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