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促进步 文明促和谐
城市的主体是市民,城市的灵魂是文化,城市的动力是精神。文化也是城市的血脉,更是城市人的精神家园。中山人在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和地方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在千万次文化的碰撞和思想的交锋中,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吸纳各种思想文化,在吐故纳新,推陈出新中不断地给本土文化赋予新的内涵。

中山市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仪式,“长者义工”代表积极投入志愿服务。
可以毫不掩饰地说,中山“慈善万人行”,就是一种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民间艺术与群众活动,企业文化与品牌形象有机结合的成功范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商业文化博物馆、收音机博物馆、孙文西路步行街、岐江公园等的创意设计,既尊重和保存了历史,又弘扬和创造了文化;孙中山纪念周的常规化、大香山文化旅游线路的开辟,使中山历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得以真正体现;小榄菊花会的盛况和沙田水乡咸水歌的嘹亮,已经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沙溪的舞龙、舞狮、舞凤、舞鹤、长洲的醉龙,黄圃、崖口的飘色,在《大沙田的传说》、《舞醉龙》、《龙舟鼓》、《哭嫁歌》等歌舞的传唱和精彩表演中,一次又一次地牵动了海内外中山人的那颗依恋家乡的赤子之心。
众所周知,文化既是一种凝聚力,又是一种生产力,更是一种竞争力。近年来,中山文化设施日臻完善,文化体制不断健全,文化事业迅速发展,文化人才脱颖而出,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日新月异,文化消费观念逐渐形成。香山大讲堂的开讲,中山文化艺术中心的落成,博鳌亚洲论坛文化产业会议的成功举办,鲁班奖、金钟奖、曹禺戏剧奖,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等的获得,使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中山,因此又增添了“全民健身样板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和“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的美丽光环,从而真正成为“全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和“中国和谐之城”。
社区文化节暨警民共建和谐、文明社区揭牌仪式
历史车轮进入新的世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趋同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世界是平的”客观现实,迫使各国各地区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和目标。中山同样面临着资源﹑环境﹑人才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压力,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急需破解的难题。
高度决定影响力。站在新的时代起跑线上,中山市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又在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提出了全面推进经济强市、和谐中山、宜居城市、法治社会、文化名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六大战略和“科学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启动了新的10大民生工程,拉开了创建文化名城的序幕。
“文化传薪火,实干闯未来”。建设文化名城,既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一种尊重、继承和弘扬,也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一种为民利民之举,更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世界发展趋势的高瞻远瞩和准确把握。建设文化名城,构建和谐社会,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是中山人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探索,在成功与失误,经验与教训中作出的正确的而又十分明智的选择。

中山教育为少年儿童提供腾飞的天空
20多年前,世纪老人邓小平站在中山罗三妹山上曾发出过“不走回头路”的呐喊,并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演绎了许多春天的故事;在改革开放这条大道上,中山人秉承这位老人的教诲,以一种务实、开放、和合、进取、创新的精神和品格,同样为中山城市的光荣与梦想、美丽与繁华书写了自己的快乐人生。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