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5日  搜 索
首页>>主题活动>>名博解读文明城市>>博文展示>>正文

解读造就全国文明城市的“中山模式”

 
 
     行与思  经济实力创工业文明
 
  思路决定出路,决策就是效益。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策引导,技术扶持,以民营经济为重点的内源经济迅速取得骄人的业绩,逐步形成了以火炬高新技术产品为龙头的,以小榄五金、古镇灯饰、沙溪服装、大涌家具、黄圃食品、东凤家电等为特色的经济格局。富有专业生产特色的内源型经济也吸引了大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企业落户中山。到2007年底,中山已经累计获得国家、省名标、免检产品344个。2006年,中山被评为“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和“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有20多家落户中山。早期工业化和产业化的思路,产生了曾经在广东乃至全国极具影响力和冲击力的“中山舰队”,威力、中玻、小霸王、精细化工、凯达、晨星金马、美怡乐、千叶、华捷等“十大工业舰队”,在开放、改革、搞活中,显示了自己的力量和风采,中山商人在国内外空前活跃,中山产品也成为国内外市场的抢手货。
 
  多年的艰苦探索和海内外中山人的共同努力,终于结下了丰硕之果。中山在引进、合作和自主创新中避免了简单的“拿来主义”,使经济结构得到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日趋合理,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电气机械,化学制品,五金制造等五大支柱产业,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软件开发、动漫制作、包装印刷、新闻出版、大众传媒等文化创意产业也渐露头角。可以说,20年的探索,中山走过了从劳动密集型到高科技产业型,再到适度重型化的科学工业发展的新路子。今日中山已经拥有高新技术、健康医药、包装印刷、休闲服装、电子音响、家电、五金、灯饰、食品等2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小榄、古镇等11个省级专业镇和7个广东省产业机群升级示范区。
 
中山港码头
 
 
  2007年,这块18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140多万户籍人口的城市,创造了1000亿人民币的国民生产总值,工业产值超过3000亿,城市居民人均收入18000多元,农民人均收入近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约5000元,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为2:1,远低于同期全省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3.15:1,基本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和均衡、协调发展,提前步入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