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终极关怀:人的发展
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健康、娱乐、文化、休闲就成为人们新的目标追求。全民健身广场、文化公园、体育馆、运动场、登山冲浪、旅游度假,成了新时期中山人的至爱。文化广场成了企业家、商家、地产开发商、社区和民间社团进行信息发布、形象展示和艺术表演的舞台;高校、夜大、电大、职业培训学校、书店、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成了读书人、文化人和拒绝平庸追、求卓越人士经常出入的地方;摄影、收藏、书画、表演、上网、写作、义工,成为人们八小时工作以外的主要活动或业余爱好;合唱节、音乐会、文艺晚会、饮食文化节、各种博览会,既满足了人们追求高雅艺术的要求,又为人们的艺术创造和创意产业提供了实现交流的机会;市长接待日、城市论坛、电子政务,各种层次和各种形式的对话,成了政务公开、市民表达心声、公众愿望诉求、充分体现民主沟通、平等交流、人民参政议政的开放平台。外来务工人员,受到尊重和关爱,甚至成为市政协委员,代表着打工一族履行参政议政之权,这在当今的中国可谓新鲜事儿。外地游客甚至在城市论坛上主动地建言献策,大胆地表露自己对中山的看法和意见。小城中山真正体现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都市气派。

“晒书会”数百学生共享读书喜悦
市民的诉求,就是对政府的信任;
民众的呼声,就是对政府的希望;
公众的掌声,就是对政府工作的肯定。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一直是中山市委市政府工作的原则和宗旨。从“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两个“适宜”战略目标的讨论,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社会和谐战略的提出,从早期“团结、爱国、求实、创新”的提倡,到“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新时期中山人精神的确立,从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教育强市”,超常规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到加强“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公民道德教育,开展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推进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从重视医药、卫生、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到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农村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一系列的举措都表明,市委市政府始终关注民生,利益向下。
2006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小榄视察时就指出:小榄镇是广东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也是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榜样。这一年,小榄这个人口仅有42万的城镇,却创出了302亿元的生产总值。在这里,城乡居民已经实现了全民社会保险,真正享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惠及的不仅仅是每一个中山人,还使每一个中山建设者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和关爱。

慈善万人行街头募捐
在这座美丽的城市,有一种感动叫慈善,有一种境界叫博爱,还有一种城市新民俗,她叫“慈善万人行”。一年一次的“慈善万人行”,也伴随着中山这座城市的长高壮大和美丽繁华,幸福快乐地走过了整整20年。
“手牵手,心相连,万双脚步齐向前”,20多年来,中山人与爱同行,他们将“扶危济困”作为责任,将“乐善好施”视为美德。他们用爱的力量让更多的艰难者走出困境,让更多的弱小者迈向坚强。12万青年志愿者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圭臬,扶危济困,播撒阳光。在中山的街头巷尾,经常会看到市民排队义务献血的动人场景,在每一次中外赈灾的活动中,都充分地表达了中山人的爱心和奉献。中山先生倡导的“博爱”精神,在今日中山已被演绎为爱他人,爱家园,爱祖国,爱人类的大爱。

全民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