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共和国”形象的诗性塑造
——丘树宏长诗《共和国之恋》印象 |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9年08月23日 来源: 南方日报 |
作者:文/张陵 |
|
编者按: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广东省委宣传部在书香节期间推出了《茶道无道》、《共和国之恋》、《无碑》等18本新作。昨天上午,廖琪、王十月、郭小东等其中13本书的作者在广州锦汉展览中心签名售书,并将签售所得的6000多元书款捐赠给台湾受莫拉克台风侵袭的灾区。《南方日报》8月23日特别刊发了《文艺报》副总编辑张陵为新书之一《共和国之恋》撰写的评论文章,本网转载,以飨读者。 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华诞的日子里,广东诗人丘树宏新创作了1300多行长诗《共和国之恋》。诗人站在“祖国之子”的立场上来回顾共和国的历史,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民族的情感融进了一行行诗句里,表现出一个诗人对自己祖国民族无限崇敬的情怀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我以为,如果没有真诚挚爱,没有成熟的思想政见,当然也包括如果没有高超的诗艺,是写不出这样的长诗的。 歌唱赞美祖国,有很多层面,有很多角度,也有很多主题。《共和国之恋》显然是从“中国梦”的角度来凝聚诗歌的核心价值取向、实现诗歌的主题的。这部作品给我们展现出了一种气势磅礴的历史叙事场面。在序诗《共和国之源》中,诗人从盘古开天地、从五千年中华文明写起,到近100多年的内忧外患,让我们在历史的时空中感受到了共和国的源远流长,从中华民族的旷世苦难中看到了人民共和国创立的历史必然。通过这个巧妙的连接和过渡,丘树宏以他特有的政治敏感和艺术技巧,在纷繁复杂的历史风云中撷取了十一个在他看来非常典型的宏观画面,又从细节切入,展开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也展现了诗人的艺术个性。 我们注意到,尽管诗人用颂歌的方式描述了我们国家六十年里几个重要的里程碑,然而,当这些里程碑矗立起来时,每一个人感受到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光荣,还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艰难历程。中国在实现自己强国梦的伟大而悲壮的道路上,注定要经受许许多多血与火的考验,要付出太多的牺牲和代价。这一点,第四章《国之殇》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浪漫抒情的深层中,埋藏着诗人的悲情,不断丰富诗句的意味,让主题思想引导着读者充分认识到我们的道路是我们民族发展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当代每一个华夏儿女现实的必然选择。诗人的用意非常明确:中国人民有坚强的信念,能够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新的贡献。《共和国之恋》抓住了这个主题内涵,贯穿整部作品的始终,成为思想之魂,因此能正确把握历史脉络,准确把握时代精神。 《共和国之恋》最重要的贡献,是成功地塑造了“人民共和国”的诗歌形象,表现了一个国家走向强盛、走向世界的时代风貌。《共和国之恋》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共和国”诗歌形象的成功范本。全诗纵横恣肆,气象万千,尤其是跋诗《共和国之光》,更是让人酣畅淋漓,荡气回肠。在这个意义上说,《共和国之恋》反映了中国当代的大历史、大气象,有突破、有创新,是新时期诗歌界和文学界的重要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