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树道德典型,弘扬传统美德,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了2019年第四季度“中山好人”评选活动。经各有关单位和各镇区推荐、群众网络投票评议、专家评审等程序,评出2019年第四季度“中山好人”候选人16名。为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现将候选人名单及简要事迹(附后)在中山日报和“文明中山”微信上予以公示,听取公众意见。
公示时间为2019年12月20日至12月24日。请广大群众以来函来电的形式实事求是地反映入选者的情况和问题。
联系人:吴铭娴,电话:0760-88318200,邮箱:wenmingzs@163.com
附件:2019年第四季度“中山好人”公示名单
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19年12月20日
第四季度“中山好人”公示名单(共16人)
1、助人为乐类(3人)
李 克 中山市东区俊兴保安用品经销部经理
余 弟 中山市香山衡器集团有限公司员工(退休)
张建华 中山广播电视台全媒体编发部副主任
2、见义勇为类(5人)
丘 敏 中山市西区医院副院长
蒋浩荣 中山市板芙医院副院长
罗冬妮(女) 中山市公安局三角分局政工监督室民警
郭沛楚 待业
程泽安 南坭湾农庄厨师长
3、敬业奉献类(4人)
王 冰(女) 中山市盈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张世克 中山市西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办事员
陈志新 坦洲个体种植户
林 俊(女) 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
4、孝老爱亲类(4人)
黄妹仔(女) 港口镇民主社区农民
黄梳仔 横栏镇三沙村村民
梁丽娟(女) 神湾镇外沙村村民
梁潜光 黄圃镇团范村23队退休人员
简要事迹
一、助人为乐类
李克,男,1960年5月生,中山市东区博爱拥军志愿者服务队队长。退役三十余载,李克好善乐施、热爱公益,个人捐资近30万元用于资助教育事业、困难老兵及开展战友联谊活动,多次带领烈士亲属前往广西靖西、那坡烈士陵园缅怀先烈;他积极慰问伤残困难退役军人,成立“东区博爱拥军志愿者服务队”,多次带领战友及青年党员远赴广西、云南等地,为其上门悬挂光荣牌;他坚贞爱国,先后走进十余个单位部门,为2000余人开展了“重温红色记忆·弘扬爱国精神”宣讲活动。为支持公益事业,他多年来无偿献血2000多毫升,支助贫困学生6名长达6年之久。“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脱下军装,不忘初心。”李克一直在默默践行着。
余弟,男,1952年4月生,中山市香山衡器集团有限公司员工(退休)。自2008年退休后,前往古香林铺路、抬土、修沟,拿着耙钩上山除杂草、清理垃圾成为了余弟每日的必修课。每遇雨天,山上小路被冲坏,他总抢在第一时间把山路修平整;适逢夏日,路上时常有蛇出没,他更是顶着酷暑除草,一直默默守护游客的安全。2018年,台风“山竹”来袭,通往古香林寺的山路一片狼藉,甚至发生了塌方,但余弟毫不犹豫,待台风一过,他便第一时间组织志愿者赶来清障,搬抬倒塌的树木,清理树枝。虽然现在他年纪渐长,但仍放不下守护古香林的任务,人们把他称为“古香林寺的志愿者”。
张建华,男,1981年5月生,中山广播电视台全媒体编发部副主任。作为一名媒体人,张建华不忘初心,扶贫助困。2017年,他发起为本土孤寡老人、低保户等困难群体圆梦的“零距离微心愿”公益项目,依托“城市零距离微信公众号”,开发出“零距离微心愿”平台,截至2019年11月30日,共发布微心愿1007个,认领完成973个,认领完成率高达96%,使贫困群众能得到更多帮助。2018年,张建华主导启动“零距离爱心书屋”公益项目,先后在西藏、新疆、湖南、广西、广东5省区建成了10间“零距离爱心书屋”,惠及3万多贫困山区孩子。该项目还获得广东机关事业单位党建优秀创新案例奖。
二、见义勇为类
丘敏,男,1971年11月生,中山市西区医院副院长;蒋浩荣,男,1978年10月生,中山市板芙医院副院长。10月27日上午11:30时,出差途中的蒋浩荣、丘敏在广州开往杭州方向的G86列车上听见紧急寻医广播,作为医务人员,两位医生毫不犹豫赶到3号车厢,只见车厢内一位中年男子躺卧在地,出现意识不清、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在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后,蒋浩荣与同行的医生马上对患者进行急救,丘敏当即疏散围观群众,留出足够的救助位置。片刻,患者抽搐症状得到缓解,神志逐步恢复清晰,心率和血压基本平稳。此举受到车内群众的赞扬,纷纷表示尊敬。
罗冬妮,女,1993年11月生,中山市公安局三角分局政工监督室民警。10月25日19时,恰逢回家探亲的罗冬妮路过高州市府前路与高凉路交汇路口时,发现一个5岁的小男孩突然冲进车流。千钧一发之时,还来不及思索,罗冬妮就从电动车后座跳下来,跑向男童并一把拉住他,瞬间一辆疾驰小车擦着两人而过,从跳下车到拉住男孩,整个过程仅耗时3秒。在滚滚车流中,罗冬妮将男孩拉到自己怀中,把自己的后背留给了汹涌的车流,即使男孩一直在挣扎,但罗冬妮始终没有放松,而是将孩子保护在原地,等车流完全通过,斑马线再次亮起绿灯,才护送男孩过了马路。罗冬妮见义勇为的事迹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等多家媒体相继转载报道,网友们纷纷为其点赞。
郭沛楚,男,1971年12月生,待业;程泽安,男,1995年11月生,南坭湾农庄厨师长。10月26日13时30分许,郭沛楚与程泽安正在秀丽湖边钓鱼,突然听到一声巨响,一辆小汽车行至秀丽湖环湖处调头时,误将油门当刹车,连人带车冲入湖中远达十多米。郭沛楚立即跳下湖游向汽车落水处,发现里面只有司机一人。但由于车头开始下沉,车内外产生强大的压力差,他用尽力气也无法打开车门。坚持了三分钟后,身患痛风的他开始有点体力不支,不得已先游回岸边。来不及思索,他又重新游回湖中,在程泽安与群众的合力下借助废旧电缆将车拉回岸边,最终救出司机。10月29日,市委书记赖泽华会见了郭沛楚及程泽安,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体市民,对他们的义举表示感谢。
三、敬业奉献类
王冰,女,1961年1月生,中山市盈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她坚守初心,自1982年大学毕业进入洛阳轴承研究所,至今深耕轴承行业37年。从开始的“偷窥”到缠着老师傅手把手教,从铁屑划伤手指委屈地掉泪到自如把弄各种冰冷笨重的机器,王冰不断吸收知识并加以实践,破解了大量形状复杂、精度苛求的机械零件加工难题,甚至为风云卫星和东风导弹制造配件。1990年,王冰随丈夫返乡来到中山市轴承总厂,历经数百次试验验证和改进提高,终创新功能集成型专用轴承设计制造方法,并带领团队攻克"中小型密封低噪声电机轴承"等多个技术难关。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广东省创新型劳动者的杰出代表、广东省杰出青年科技标兵等荣誉称号。
张世克,男,1964年2月生,中山市西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办事员。7年间,张世克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脱贫攻坚工作上,面对老父亲94岁的家庭困难,他工作为先,甚至在扶贫期间错过了见母亲的最后一面。他恪尽职守、心怀群众,扶贫足迹遍布怀集县、中洲镇、怀城镇等地,完成了富扬村94户贫困户278人的"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帮助富扬村93%贫困户的实现脱贫。他的扶贫工作事无巨细,曾帮助61户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帮助残障妇女3人获得政府低收入生活保障。
陈志新,男, 1976年8月生,个体种植户。2008年,左手轻微残疾的陈志新放下优渥的工作,在海南种植反季节蔬菜,极端天气造成了第一次创业失败。回到中山后,他反复钻研专家意见,到各个农场吸收经验,决定在新合村开设水果种植基地种植番石榴,并凭借高品质斩获了中山市第一季水果品尝会番石榴项目金奖。随后,他逐年引入新品种,如今,基地以种植菠萝蜜、无花果为主,良好的经济效益吸引大量农户前来取经。今年5月,他参加肇庆高良镇扶贫项目并签下第一期租地为100亩的种植项目,计划引进中山品种,扩大承包规模。10年来,从当年的大学生种植门外汉到广东省农业职业经理人和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陈志新努力钻研,积极创新,不断引入新品种,向周边农户传授经验,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荣获中山市十大杰出创业青年、中山市残疾人创业杰出个人等荣誉称号。
林俊,女,1965年7月生,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3载,林俊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她率先垂范,带领小榄人民医院1000多名护士披荆斩棘,把榄医临床护理打造为广东省临床重点科室,为医院“三甲”评审助力。她推己及人,秉着“办好一间医院,办成一所学校”的理念,在读书分享会上用细腻的言语挽回一个男护士想要离职的心。她灵活创新,制定“825计划”,因材施教,挖掘都每一位护士的优点,各展所长。她热爱公益,带领团队开展“健康小榄”公益项目,提高了群众健康素养。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广东医院优秀管理干部等荣誉称号。
四、孝老爱亲类
黄妹仔,女,1934年12月生,港口镇民主社区农民。她家境贫寒,小女儿二岁时发高烧患上脑膜炎,并于十多年前完全丧失了行动能力,只能终日卧床,甚至无法自主进食、排便。面对女儿的不幸,黄妹仔不离不弃,每天6点多起床,出门买菜,回来后照顾女儿起床,给她换尿布、擦身、穿衣服、刷牙洗脸、再喂饭。在黄妹仔的细心照顾下,小女儿虽然常年卧床,但身上没有一点褥疮。随着年龄的增长,黄妹仔患上了高血压、肺积水等老年人疾病,但她依然坚持亲力亲为照顾女儿,甚至连遭遇骨折也不愿住院,只因担心没人能照顾好女儿。如今86岁的黄妹仔已寸步不离照顾47岁小女儿45年,用坚贞、善良、真情、责任为孩子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
黄梳仔,男,1940年9月生,横栏镇三沙村村民。黄梳仔家境贫寒,打零工维持生计,其女儿2岁时突然患上小儿麻痹症。面对飞来横祸,黄梳仔不离不弃,至今已守护女儿长达51年。在女儿还小的时候,他背着她外出工作,直至背不动了,才把女儿留在家中托付给妻子照顾。2007年,黄梳仔的妻子因冠心病去世,照料女儿的重担便落在他一人身上。从那以后,黄梳仔每天早起买菜、做饭、喂女儿吃饭,驱动79岁的身躯亲力亲为照顾女儿,守护在女儿身边。
梁丽娟,女,1976年10月生,神湾镇外沙村村民。2011年,一场车祸导致了梁丽娟的丈夫颈椎骨折,终生瘫痪。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措手不及,面对家中两位老人和高昂医药费,她曾感到无助和彷徨,但最终仍选择挑起家庭的重担,一边辛勤工作赚钱养家,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每天为其喂饭、擦身、洗衣换被,给予丈夫周到细致的照顾。除此以外,她还要肩负起两位老人家的健康责任,时常带他们去医院看病。面对困难,她无怨无悔,以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强意志守护着这个家。
梁潜光,男,1950年7月生,黄圃镇团范村23队退休人员。10年前,梁潜光的妻子失足踩空导致下半身瘫痪,大小便失禁,不能正常控制双手。面对家庭的变故,他强忍悲痛,毅然扛起照顾妻子的重担,每天为妻子按摩手脚,帮她做关节运动,为妻子与母亲买菜做饭,等到晨昏时分就用轮椅推着妻子到团范村大良基围堤上散步、晒太阳、聊天。在梁潜光的悉心照料下,其妻子干净整洁,乐观开朗,梁潜光夫妇更是成为当地孝老爱亲的典范。荣获黄圃镇最美家庭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