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核心提示 文明中山有许多感动城市的人物,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着人们积极参与“讲道德、做好人”实践,营造崇尚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推动全社会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今年7月至9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组织“中山市道德模范基层巡讲报告团”,深入到部分机关、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巡讲活动。杜国香、陈符英就是其中的两位,她们的感人事迹激励和感动了很多人。 1979年,吴桂显回到阔别30多年的中山省亲。从那时起,他开始捐资助学。除了为中山师范学校、中山华侨中学、郊区中学和员峰小学捐建教学楼、艺术楼和科学馆外,最大的一笔捐款则在当时的中山大学孙文学院。 1986年中山决定与中山大学合作,创办中山大学孙文学院。吴桂显表示要捐1200 万港元,其中1000 万港元兴建17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实验楼和图书馆,余下200万港元设立教育基金。为筹措资金,吴桂显变卖东京银座后街店铺;为了捐建的三项工程能赶在1989年底孙中山先生诞辰123周年时落成剪彩,吴桂显向日本银行贷款,及时将捐款汇回中山,而自己却因此多付了170万日元利息。 为了表彰吴桂显捐资办学的贡献,1991年市政府曾授予他 “中山市荣誉市民”称号。2001年1月1日,吴桂显病逝,享年79岁。消息传来,10日,中山市举行追念大会,到会各界人士多达千余人。 慈善之星·古润金 1994年,马来西亚华侨古润金回到家乡中山,创办了完美公司。 百岁义工·胡汉伟 百岁义工胡汉伟在2007年慈善万人行上受到表彰。 在胡汉伟的感召下,他的儿子、孙子和孙女都加入到了义工的行列。儿子胡继雄在1996年正式成为 “慈善万人行”的工作人员,并成为了红会最早注册志愿者之一,目前是红会下属机构 “爱心桥”第一小组的副组长,他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也在该小组义务工作。这一家庭被社会称之为“义工之家”和“爱心之家”。 她在教学方面经过十多年的磨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了学校的教学骨干,所教课程也受到学生欢迎,所带班级的成绩总是能名列前茅! 正当她雄心勃勃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2004年12月,她被确诊为患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功难极差,骨髓严重脂肪化,血小板极其低下,必须立即住院接受治疗!“那时我刚带完一个毕业班,回到初一做班主任,由于自己的生病没能把他们带下去,心里觉得挺内疚的。” “那个班的学生也很让我留恋!那时虽然只带了他们不足百天,但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班级在学校举行的课间操比赛、运动会等活动中,几乎每次都能拿到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数学竞赛中,我们班派了十个人参赛,结果有九个人获奖,当时真的感到很开心。在我刚住院时,心里对学生放心不下,对班级的工作也放心不下,虽然领导和同事都劝我安心养病,但无论怎样,我还是对我的那班学生非常挂心!让我始料不及,也是最让我感动的是,同学们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在学校的班风评比中每周都能获得流动红旗。特别是在学校组织的元旦文艺汇演中,他们自编自演的节目获得了一等奖。当时她们喜极而泣,立即打电话向我报喜,我也非常感动。遗憾的是我没能亲眼看到她们的精彩表演!” ■“只有站在讲台上,心里才踏实” 三个多月,九十九天的住院真的像坐牢!等到病情有所好转,可以出院在家治疗时,她就迫不及待地想回学校看看。“虽然那时因吃激素脸上长满了粉刺,很难看,但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回到熟悉的校园,心里特别兴奋,特别激动,也特别踏实!”杜国香说。 虽然那时身体还比较虚弱,经常动不动就感冒,而再障这种病最怕的就是日常的感冒发烧!很多领导和同事都纷纷劝她在家休息,养好身体。“我总感觉心里空空的,还是希望能够上班!因为我知道自己离不开学生!只有和学生在一起,只有站在讲台上,心里才感到踏实!”于是在九月份开学时她要求上班。“当时我就想一边上班,一边再慢慢治病。因为慢性病不是三天两天就能治好的!” 正当自己以为病情能够慢慢稳定,心情稍有放松时,在2007年4月的一天,有一次她乘坐同事的摩托车,正准备上车时,突然左腿疼痛使她无法站立! ■“站在讲台上,就应该把课上好” 其实检查出股骨头坏死后,医生就要她使用拐杖,“可我自己却过不了心理这一关,就没有用。” 那年夏天,太阳如火般炙烤着大地,病情稍有好转,她不顾家人和同事的劝说,毅然回到了教室。上课时,她本来可以坐着讲课,但为了更好地进行解题演示,她坚持站着上课。一只手拄着拐杖,一只手拿着粉笔,侧着身子,吃力地转身向着黑板,片刻,豆大的汗珠一颗一颗从脖子上滚下来…… 期末复习期间,杜国香的病情突然恶化,疼痛让她无法站立。同事们都关心地互相询问着“这回杜老师应该呆在家养病了吧?”可是她在家里没呆到两天,就心急火燎地回到校园。“快考试了,我着急我的学生啊!” 由于行动不便,学校为了照顾她,让她改教历史,原本是想减轻一下她的负担。但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她拿着历史书回家备课,经常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虽然自己把书和教参看了好几遍,也精心备了课,但总是觉得心里没底,在上每节课前,她还是请教同一级历史课的老师给讲一讲,以便更准确地把握整节课的知识脉络。
信访是文明社会的“安全阀”,它可以把不和谐消灭在源头上,可以把矛盾化解在沟通中,可以把爱心洒满日常生活里。 虽然碰到的案件大多 “一旧二难三杂”,接触的信访人多是普通百姓,她从不歧视他们,总是热情接待,微笑面对,认真办理,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陈符英坦言:“公安信访问题实际上是亏欠老百姓的感情账、经济账和法制账,必须用真诚和爱心来还感情账,用赔偿和补偿来还经济账,用公平和正义来还法制账。”真诚与爱心,公平与正义则是城市文明的风向标。 ■温情救助,上访者洒下热泪 对生活困难的人员,陈符英除依法解决信访问题外,还大力争取民政、劳动和红十字会等部门的支持,采取经济救济、社会援助、亲情帮扶等多种办法,帮助上访者渡过难关。 2009年1月9日,家住贵州省印江县的土家族村民周某富从陈符英手中接过18000元现金时,忍不住洒下了热泪:“是陈科长帮了我”。原来,周某富的弟弟周某权于2008年11月9日晚上,在东区全民健身广场伙同他人撬盗车尾箱被发现逃跑时,因常年吸毒身体孱弱而暴病身亡。周某富带着10余名老乡亲戚从贵州赶到中山处理后事,一开始由于对公安机关心存误解,盲目认为其弟是被民警打死的,扬言要把事情搞大,在中山搞出一个“瓮安事件”。 为慎重起见,陈符英先后主动邀请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刑科所的法医一起提前介入解剖尸体,还邀请中山医科大和省公安厅的法医专家会诊,查明死因,使周某富在科学和证据面前不得不信服周某权确系因病死亡。在办案过程中,通过约访、回访周某富,陈符英发现其家境贫寒,老乡亲戚也都不愿凑钱帮其料理弟弟的后事,周某富甚至没钱买车票回家过年。陈符英立即协助其向政府民政部门和红十字会请求救助,申请到18000元渡过难关,同时又主动联系殡仪馆为其减免了相关费用。中山有爱,和谐有道。陈符英感动了周某富。温情救助,为城市文明注入新的活力。 ■两张火车票,一份温情的感动 2009年2月,身患癫痫病的湖北青年江某发因购买了一台被盗摩托车被取保候审,贫病交加中常常滞留市公安局接访大厅直至深夜不肯离开。陈符英总是面带微笑,不厌其烦地陪在他身边聊天,亲自为他端茶送水并安排他的食宿。在他病发时,陈符英及时将他送医院治疗,为他筹措医药费,给他送去衣服鞋袜等日常用品。为了江某能得到更好的照顾,陈符英多次到开发区的一间工厂找到他的同乡做工作,动员其早日送江返回老家亲人的身边。考虑到江的身体情况,陈符英还特别筹钱为两人买了两张火车软卧票,亲自将两人送到车站。临别之时,江某感动得泪流满面。 两张火车票,是一份温暖,一份真情,一份感动。生命的琴弦,唱响了时代的强音。城市,没有繁华的冷漠,没有发展的迷思,也不是文化的沙漠。 虽然公安信访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有时还常常遭到一些无理取闹的上访人的威胁谩骂,但陈符英总是面带笑容,从容以对。她最大的满足,就是能听到群众叫上一句:“公安局里的知心姐姐”。 提起信访,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个 “烫手山芋”。整天要处理的是堆积如山的上访信,面对的是愤怒的、绝望的、甚至情绪失控的上访人。既要保证社会的良好秩序,又要给群众一份满意的答卷,还要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疑难杂症,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陈符英 |
道德楷模彰显城市文明风向标
“讲道德、做好人”在我市蔚然成风
发布时间:2010-0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