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忙得不亦乐乎,其实每个节日都这样,我希望我的团队也是这样,为什么?
昨天早上10点,滂沱大雨中,打了个电话给肖医生,预约到大茅的船,嘘寒问暖中得知他夫人住院了,恶性的肿瘤需住院治疗,这个七十岁的老人流露出来无限的伤悲。脑海中不由闪出了那个瘦弱蹒跚的婆婆。大茅村,从三年前踏足的瞬间起,就是我深重的牵挂,存在的纯朴善良得让我不知所措,离去的又令我常常记挂几分。数着每次的慰问数量渐渐减少,不知道那一天会归零?在茫茫的西江堤岸边,我涌出了今天的计划:我要在他们有生之年多尝欢聚之喜;我要在这个节日给这群平均年龄已达69岁的老人举杯;我要亲手把我们真挚的祝福卡送给肖医生,祝他夫人雪颜早日康复——今天端午盘菜宴就这样诞生,感谢志愿者们高效的配合和真情的演出。离开时,一众村民在码头和我们依依惜别,我读到了丝丝祈盼的希冀......或许这就是动力!
下午我沉睡在协会办公室时,阿韵很意外的打了个电话给我,很认真地祝我节日快乐,还让妈妈和我谈了一会。这个几乎所有人都不喜欢的个案,给了我一些思索:记不清多少年了,几代志愿者的接力,慢慢她已长大,不管发生了任何好或坏的事情,难道我们可以把她从记忆中抹去?我们应该内疚!!
明天早上要去看龙婆婆,对她的承偌不可有丝毫的懈怠;要带些组员去探望双胞胎,我们亲手救回来的无肛弟弟一生中不知会走到哪里;锦民每周都会问东哥哥有什么活动而我竟然又多次的不耐烦地去敷衍他;英姐昨天专门为我做了些加料的粽子叮嘱我好好尝尝——说不完了,我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圈子里。他们都很需要我,不知道我有没有臭美的夸大自己的能量,反正就是这种“需要”牵着我,和我的团队,一天又一天的来回奔走。
当一个人被很多人需要的时候,他已经不再属于他自己,他是大家的、公众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不知道会坚持多久,到我身心都“倦”了的时候吧。有那么一天吗??
“需要”
发布时间:2010-11-08

上一条:新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