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约四个月,我市将迎来第三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作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和第二届全国文明城市,我们面对的是一道严峻的城市命题。
全国文明城市招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目前含金量最高的城市品牌,是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这块“金字招牌”凝聚了中山人民无数的心血,是市民引以为豪的城市荣誉,是一座城市的向心力之所在,保住这份荣誉我们责无旁贷。
文明的追求永无止境!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就是一场城市文明赛跑,曾经的领跑者随时可能被后起之秀超越,切不可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和荣誉。在竞争对手的大步赶超面前,小步提升也意味着落伍!
从前两年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情况看,我市排名相对靠后,只有在接下来的4 个月时间里奋起直追,背水一战,才有可能力挽狂澜,再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当前的紧要关头,任何一点疏忽和闪失,都可能拖缓我们追赶的脚步。
分析这两年的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结果就会发现,我市创建形势不容乐观,除了思想认识不足、城市建设管理缺位以外,市民文明素质也扣分较多。在检查组的明察暗访中,我市广场、公园、主要商业街、长途汽车站、主干道等地方存在乱扔杂物、随地吐痰、机动车违章、公共设施被破坏或占用等现象;而在问卷调查中,部分受访者也表示本市市民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一般,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场所存在大声喧哗、喝倒彩、吹口哨等现象。这让我们有失体面,也与一个文明城市的地位不符。
当前创建工作要主攻的薄弱环节,包括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前两者可以主要通过行政指令来实现,但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必须依靠市民自身强化意识,以身为文明城市一份子为豪,以擦亮文明城市招牌为己任,一起为文明城市创建加分,共同书写城市文明答卷。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位市民都是文明城市创建者,都是城市文明形象。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与建设幸福和美家园的内涵完全一致,实质上是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发展,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利民工程、民心工程,能为一座城市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为每一个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城市文明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市民的文明素质,离开了人,城市建设管理搞得再好也只是花架子。因此,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点滴小事做起,把创建文明城市的责任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全民参与的文明创建,汇成中山文明大合唱,共同擦亮我们的城市品牌。
一道严峻的城市文明命题
作者:本报评论员发布时间:2011-03-14来源:中山日报

上一条:提振信心“攻坚”全国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