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5日  搜 索
首页>>主题活动>>文明城市网上大讨论>>创建实惠多>>正文

文明创建永无止境

——近年来中山市文明创建工作亮点综述
    
    中山,是一座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是一座环境优美的生态旅游城市,是一座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城。
    精神文明创建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这座城市。自2005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殊荣以后,中山文明创建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并于2008年再度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在2010年8月底中央文明办组织的测评中,我市以总分80.22分排在全国受测评79个地级市的第21位,比2009年进步14位,实现了“文明城市建设提升年”的主题目标。
    以创建工作推动城市升级
    文明城市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体。文明城市的创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突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创建工作与创造优美环境,提高市民生活素质,切实为民办好事实事结合起来,赋予更加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2008年是公民行为文明提升年;2009年是公民文明行为实践年,全年以“巩固·创新”为主题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2010年以“文明城市建设提升”为主题统揽全局,提高科学化水平……近几年,中山树立“大文明”意识,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广大市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创建工作融入市民日常工作和生活,不遗余力地推进城市的升级,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中山人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到目前为止,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7.5%。中心组团、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投产运营,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近100%,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全省第一。建设五桂山生态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19.1%,全市绿化覆盖率达40%。成为省林业生态市。绿道中山段全线贯通。中山是首批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所有镇都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这几年,中山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城镇化建设取得新成就。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为1.71∶1,城镇化率为86.3%,达到全省较好水平。在实现城乡公路公交、电信宽带、广播电视、自来水、卫生站、农家书屋和健身园全覆盖的基础上,中山正加快将基本公共服务由城市延伸到农村,提高"三个一"(城乡居民基本每人有一份养老保险、一份医疗保险和一份工作)工程覆盖水平。目前,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总参保668.6万人次,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住院和门诊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完成农村股份合作制和村级统一核算改革,稳步推进 "村改居",建成59个农民集中居住小区。自2007年开始,我市全面实施平安中山建设工程,去年全市刑事案件发案数较2006 年下降了 8.1% 、 破案数上升30.9%,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50.9%、26.2%和50.3%。
    回望文明城市创建之路,无疑生动再现了中山人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三个适宜"新型城市的美好家园、构建和谐中山的具体实践。
    以道德模范引领社会风尚
    我市将提升市民现代文明素质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点之一,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新时期中山人精神,增强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
    从去年7月我市开始报送 "中山好人"进入 "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名单。符合活动推荐程序并被正式列入 "中国好人榜"2010年9月投票的"身边好人"候选人,共计446名,共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类别。我市报选的8名好人分属其中的四个类别,他们是:"见义勇为"的陈嘉庆、"助人为乐"的邱爱山、何桃均、阮守源、蒋健棠,"孝老爱亲"的陈国雄,"敬业奉献"的郭丽珍、黄三牛。
    去年我市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稳步推进,一批先锋模范人物不断涌现。我市继续打造"十杰市民"品牌,组织第二十届"中山市十杰市民"评选,对10名"十杰市民"及18名"十杰市民提名奖"得主进行表彰。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推出了一大批身边好人,陈国雄、陈嘉庆、段铁群、李元娟、刘天明、杜国香6名同志荣登 "中国好人榜"。开展道德模范基层巡讲活动,组织道德模范走进学校、社区、企业巡回演讲,在全市掀起学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热潮。
    以志愿者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罗东没有想到自己会爱上当志愿者,自2007年开始一干就是3年,并由一个志愿者新兵,成为直属总队援助部部长,再到直属总队常务副队长。"别人说我做志愿者是 '上了瘾',我也不敢想象,假如有一天离开了志愿者队伍,我的生活该是什么样子呢?"像罗东这样的志愿者,在中山比比皆是,他们甘心投身于社会救助工作,而这种文明之风由来已久,到今天已成为中山人的自觉行为。
    中山市志愿者联合会整合全市志愿服务组织工作,稳步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向规范化、长期化、项目化发展。不断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全市有志愿服务总队48支,注册志愿者13万人。
    为了深入开展关爱弱势群体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山市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发动社会各界向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捐助160万元。志愿者与城区250名空巢老人进行结对帮扶,并稳步推进对全市空巢老人的"一对一"、"多对一"关爱活动。
    组织2100名志愿者参加亚运火炬传递仪式,招募38位世博志愿者为世博中山馆提供志愿服务。12名志愿者出色完成援助塞舌尔任务,荣获"广东省五星志愿者称号"。
    以生动的形式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青年教师叶才生因为诗歌德育工作而闻名全国教育界,他所在的学校纪中三鑫通过诗歌的形式进行德育工作已有十年。他将"诗教"与"德育"有机结合的"诗意德育"模式,既能丰富学生的审美想象力,也有利于陶冶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情操。这种被称为"诗教"的典型个案,去年7月下旬我市火炬开发区召开的"诗润南国·2010首届广东省小学生诗歌节总结会"上,被外界熟知。
    2010年定为我市"德育常规管理建设年",召开了全市中小学"德育常规精细管理"现场会,市中小学德育基地被命名为 "广东省中小学示范德育基地"。举行"万名青少年进文化场馆"活动和"绿色暑假·缤纷文化"青少年暑期系列文艺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契机,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传唱童谣,做有道德的人"活动和网上签名寄语活动。
    在全国创新开展中小学生"诗教"活动,探索构建诗意德育新模式。大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查处取缔 "黑网吧"767间,在全市大中小学设立校园警务室,并搭建了全国首个综合性的校园网上警务室,成立全省首个"中小学公共心理危机干预援助团",完善校园危机事件应对机制。贯彻落实《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成立了市家教工作指导委员会,举办"万名家长学电脑"活动,并依托"家长学校"等阵地推进家教工作。推进省"流动儿童登记制度"项目试点工作,推行"16周岁以下流动儿童随行卡"登记管理,促进流动儿童享受公平教
    由于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我市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中取得91.08分的好成绩,在全国79个受测评的地级城市中排第13位。
    以文化之势让市民共享文明成果
    文明创建的最终目的就是市民能够享受其文明成果,特别是在文化领域,文化以其如沐春风的优势呈现了出来。
    加快文化名城建设。持续推进孙中山文化工程、历史文化工程、产业文化工程、民俗文化工程、公共文化工程、博爱文化工程、"三名"文化工程和生态文化工程等"八大文化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孙中山文化品牌及孙中山研究的资源利用工作。孙中山文化周、中山慈善万人行、中山读书月、"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已广泛进入了人们的视界,成为了中山人新的节日。"城市论坛"、"中山大讲堂"、"香山讲坛"等文化品牌深入人心,培育了讲座市场。实施文艺创作精品战略,凝聚一批文化名家、创作一批文化名作、培育一批文化名牌。
    我市近年来还开展了多种文化活动,现已举办了"悦读·和谐"中山第八届读书月活动,覆盖到社会各个层面,期间开展了"悦读名城--全社会读书"、"和美中山--读书月经典诗文朗诵"、第三届中山市公务员读书沙龙等活动,使读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清明节组织 "缅怀祭奠革命先烈"主题活动;端午节联合东升镇举办"水乡情浓、民歌情深咸水歌公开赛",联合黄圃镇举办"2010中山黄圃端午龙舟赛"活动;重阳节开展关爱空巢老人茶话会,丰富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城乡文化广场、农家(社区)书屋建设,组织各类文化活动数百项。组织开展"树文明新风,做文明公民"社区文艺巡演活动,农村群众与城镇居民共享丰富的 "文化盛宴",大力弘扬了传统优秀文化。
    我市还致力于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目前,全市277个村(社区)中,已建有255个文体广场,287家农家书屋(含社区书屋),全面完成"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实现农家书屋100%全覆盖。
    喜看名城添新景,文明春风拂面来。我们推开文明之窗,发现文明的路永无止境,但我们一直在努力。文明创建之路很长,与需达至的目标还很远,但我们一直在路上。"发展文明,非仅关于财富一方面,并负谋人民之幸福与安全",伟人孙中山先生的话至理至真,深刻揭示了"物质"与"文明"的辩证关系。中山将凝聚全民共识,推动城市建设管理再上新水平,城市文明建设和市民文明素质再上新台阶,牢牢地为建设"三个适宜"美好家园、构建和谐幸福中山夯实基础。相信在这个和美之城我们会看到日新月异的美丽风景。
上一条:第一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