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01日  搜 索
首页>>主题活动>>全民修身 你我同行>>修身十章>>正文

博古通今修心化行

全民修身行动在吸纳传统文化精髓、探索融入现代文化元素的基础上,不断寻觅新时代精神家园“最大公约数”
2012年3月,修身学堂烟洲书院开讲(资料图片)。 余兆宇
 
    中山全民修身行动在启动之初,设定了十大配套行动30 条措施,并以之为修身内容之基本指南。这个指南的内容设计,旨在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精髓,促进公民个体的完善,培育现代公民意识。当然,这并非一个不能打破的指南框架。事实上,历经三年多的实践探索,这个指南框架的内容正在不断丰富更新,中山人在“一镇一特色、一岗一主题、一月一活动”的全民修身行动中,不断寻觅精神家园的“最大公约数”,打造富有中山特色的修身文化,探索公民现代意识培育社会新模式。


  修身是中国古代儒家通达大学之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至为关键一环,是个体走向社会的基础。通过个体空间、精神世界的完善来促进公共空间、外在世界完善的思想和实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全民修身行动旨在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精髓,促进公民个体的完善,培育现代公民意识。中山全民修身行动在起步之初,各行各业就善于选择从群众认知基础最深,认同感最高的传统文化入手,传统文化弘扬行动如火如荼开展,市民在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同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丰富滋养修身行动的功用,很快被一群国学爱好者发现,他们迅速行动,构建了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道德风尚;传播东方智慧,服务和谐社会”为宗旨的社团组织——中山市国学促进会。2012年3月,这个由国学爱好者发起的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成立,首届会长蔡国赞在发表就职演讲时动情地说,“全民修身”的生动实践,让人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国学的影响力在推动社会全面发展中具有深厚的底蕴和强大的力量。”
  国学促进会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宣传和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但这种宣传和普及并非完全的知识灌输,他们宣传和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旨在唤醒受众文化自觉意识,并进行中华优秀文化道德风尚的更新重建。该会专注国学修身、国学养生、国学教育、国学商道,蔡国赞认为,商人须诚信经营之理自古有之,商鞅变法的立木为信、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引致灭亡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详。国学的魅力不在于讲道理,而是把道理与实际联系起来,使人时刻警醒自我,慎思笃行。国学促进会从建会之日起,便通过手机短信,每周向超过4000人发送至少两条国学经典信息,至今发送国学短信超过百万条。
  国学热同样蔓延到教育领域,不少学校尝试把国学经典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几乎是在国学促进会成立的同时,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这所有着1700多名学生的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国学经典朗诵班,每天上学前的早读与放学后的课外活动时间,老师们都会组织学生朗诵《悯农》、《渔歌子》、《小池》、《浪淘沙》、《忆江南》等名篇,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光后小学副校长刘世礼介绍说,三年间,学校不仅坚持了朗诵班的教学,还开启了国画班、书法班、民乐班等国学主题班,传授传统文化。通过国学学习,教育教学方面呈现的良好变化令人欣慰。
  当此后社会掀起“《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应如何进入课本”大讨论时,中山许多学校已在毫不犹豫地推行国学教育。2014年,教育部明确要求,在德育、语文、历史新教材引入国学内容,要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占50%以上的比重,此时,中山推行国学教育已有3年。
  传统文化同样可以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在城市面临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转折点上,不少企业家们清楚认识到,产业要转型升级,企业文化更应转型升级,而国学对于建设企业文化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南方电网小榄党支部副书记、小榄分会主席熊激川在设计最新一期的企业文化长廊时,也着重强调要突出传统文化的“四维八德”,用熊激川的话说,这是老祖宗传承数千年的传家宝,是所有国人的文化根源,是共同的文化记忆。


  在多元的文化价值观环境里,孔孟之道并不能完全主导现代工业文明演进的方向。中山人在全民修身行动的过程中发现,一定程度地融会贯通西方的现代管理制度、法制体系和契约原则,甚至添加网络文化和现代体育精神,同样有助于全民修身。于是,在弘扬传统文化之外,中山人在现代文化中也不断开拓出修身的新领域。

  清晨6点的金钟水库,蜿蜒绿道上总能看见三五成群的市民结伴而行,享受着初升阳光的轻抚,感受着山林空气的清新,一圈下来将近两个小时,恰好满足上班族一天的运动量。欧老师已在金钟水库坚持晨运近半年,起初是在同事鼓动下尝试到绿道步行,半年过后,她的丈夫和孩子也被带动到其中,一家人几乎每个工作日都在一起晨运,其乐融融。
  以健体参与修身的方式,既是修身最基本属性的回归,同时也是现代生活方式的体现,这种生活方式正被越来越多像欧老师这样的市民所喜爱,在最新统计的数字中,中山经常性参加体育健身的人口已达到50%,而几年之前,这个数字仅为45%。
  还有现代科技发展后带来的新道德问题。不久前来作客中山的中国伦理学学会会长万俊人说,中国社会正在呈现“加速拐弯式”的社会转型,在物质文明提升的同时,道德文明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正面临巨大挑战,道德现实已呈现“两极分化、中间混沌”的状况,网络已成为当前社会道德沦陷的一个重灾区。
  在今年中山“两会”期间,“网络文明”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随后,一场关于如何维护城市网络文明的大讨论在市民中间展开。3月初我市举办的城市论坛上,市民嘉宾积极讨论在手机等移动终端日益普及的当下,网友应如何正确扮演网络中的虚拟角色这一话题,大家最终达成共识:网络文明需政府与网民合力共建,政府等监管部门也应该做好积极引导,改堵为疏,积极引导社会正能量的传播。
  越来越多的现代文明行动涌现,不断丰富着全民修身行动的内容。“网络文明”作为一种新时代的修身行动,迅速在全市铺开。小榄镇率先启动网络文明行动,首批招募到的网络文明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超过200名,他们在誓词中,表达了参与“网络文明”行动的决心,表示要凝聚小榄网络正能量,营造倡文明、讲法制的网络之风,构建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
  “公共文明实践行动”旨在提高全民的公共文明意识,引导市民正确认识公共空间对个人和社会整体发展进步的基础性作用,自觉维护和发展公共利益,把公共文明的互惠原则与契约精神内化为市民的思想意识。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改善公共场所的文明秩序就是其中一项。2013年5月初,全市范围启动了“齐修身行文明·中山‘车让人’奖励活动”,活动以中山城区、小榄、开发区等区域为中心点,辐射全市各区镇。活动期间,中山交警部门利用流动或固定电子监控设备的后台监控平台,随机摄录机动车驾驶人在斑马线主动停车礼让行人文明行为的视频,并对礼让车主进行奖励。至今年4月,已有154名文明司机获得交警部门奖励。
  市文明办主任彭晓新认为,“车让人”虽然是一个非常小的举动,却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每个市民都从很小的文明点滴做起,就会浇铸一座城市的灵魂。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马克思关于哲学的一句经典名言,道出了时代环境之于时代精神的限定性。全民修身行动在广纳传统文化精髓、探索融入现代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其寻觅的“最大公约数”——符合现代公民普遍价值观的“真善美”标准亦呼之欲出。

  2011年出台的《关于开展全民修身行动的意见》,重点推进公民意识培育行动、城市精神光大行动、优良品德倡导行动、公共文明实践行动、传统文化弘扬行动、幸福能力提升行动、新中山人融合行动、阳光少年自强行动、领导干部尚德行动、和美环境营造行动十大配套行动,十大行动30 条措施成为我市推进全民修身行动的指南。2012年,全民修身行动进入普及年,各镇区、各部门在落实全市十大配套行动的基础上,更是结合本地特色和本部门的岗位职能,认真提炼有特色的修身工作主题,以点带面,深入落实“一镇一特色、一岗一主题、一月一活动”要求,修身行动内容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良性循环。
  市文明办主任彭晓新当年参与设定十大行动内容,他说,十大行动的设定虽然经历了历史学家、社会专家学者多次讨论,几上几下多次修改,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最终成稿,然而推出时他的内心仍是忐忑不安,担心修身内容的覆盖面不够宽,不够完整,不知能否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如今,全民修身行动已经进入深化年,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全民修身展示厅内展出了十大行动相对应的社会活动内容,一项项丰富多彩的修身活动通过一幅幅图片在光影中定格,让彭晓新的“心头大石”落了地。
  三年多来,全民修身的实践行动不仅填满了十大配套行动的初始框架,还继续为这个框架增添着鲜活靓丽的新内容。然而,十大配套行动仅仅是一个基础的指南,并非一个不能打破的框架,甚至可以说,在彭晓新的内心里,更期待着这个“指南”框架被打破,“我们一直希望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探索之中,找到真正属于现代公民的,具备时代气息的公民道德建设模式。”彭晓新认为,全民修身旨在培育现代公民,更是要培育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精神,这个精神里面包含着各种可触、可感的内容,无论这些内容来自于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明,验证的唯一标准就是群众能够认可,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其中。

链接一
中山市特色修身项目
  ■文化修身:今年4月30日,由市政协委员学堂指导,中山日报报业集团、市公交集团、市文明办、市文联与市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 “超人杯——全民修身,诗意公交文化公益活动”在快速公交线利和广场站启动,为市民增添了一个诗意公交的修身阵地。今后市民乘坐公交,将同时享有一趟诗意之旅。在进站时,站台服务中心处可以免费索取到“全民修身诗意公交”中山诗人的作品选。登上公交车后,车辆显眼位置将定期更新我市诗人最新诗作,车上的移动显示终端还将会循环播出一系列如《和美》、《我们的孙中山》等知名诗歌以飨乘客。
  ■诚信修身:今年5月1日,在益华百货商场大堂,上百家商家负责人在仪式上与主办方签署了《诚信经营倡议书》,承诺诚信经营,童叟无欺。上百家商家负责人在与主办方签署的《诚信经营倡议书》中,承诺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法》、《计量法》、《价格法》等。
  ■典型修身:经过3个多月的推荐、公示、评选等环节,“中山市十大最美家庭”评选结果于5月12日出炉,“十大最美家庭”得主分别是三角镇冯月桂家庭、大涌镇余玉权家庭、东区洪瑞久家庭、古镇镇蔡钊棠家庭、石岐区的叶志家庭,五桂山杨秋凤家庭,港口镇梁炳坤家庭,小榄镇林建平家庭,市公安局汪志明家庭、电子科大中山学院顾晓勤家庭。
  ■廉洁修身:5月 4日,“廉在我心·携手圆梦”——“廉洁广东行”主题系列宣传活动暨中山市首届青少年廉洁修身文化节在南区新月城少儿体验教育基地启动,中山市首届青少年廉洁修身文化节活动以“廉洁火炬”在全市24个镇区传递的方式依次开展。
  ■网络修身:2014年,是中山开展全民修身行动的“深化年”。1月9日,一场特殊的“开学仪式”在中山日报报业集团中山网进行,仪式中既没有美轮美奂的校舍,也没有气势恢宏的场面,却拥有覆盖全市的260万名网民。网民们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随时随地分享传统经典及身边感人故事,传播文明新风——“中山市网络修身学堂”正式上线。中山在全市范围内推出“网络修身学堂”,引导全市260 万网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链接二
修身十大配套行动
1
  公民意识培育行动:提高公民“主人翁”意识;引导公民增强法律意识;培育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意识。
2
  城市精神光大行动:弘扬新时期中山人精神;扩大“慈善万人行”的品牌效应;普及全民志愿服务理念。
3
  优良品德倡导行动:深化全民践行“四德”活动;提倡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营造诚实守信的和谐关系。
4
  公共文明实践行动:提高全民的公共文明意识;改善公共场所的文明秩序;加大群众性文明创建力度。
5
  传统文化弘扬行动:积极开展优秀经典诵读;发挥文化载体的潜移默化作用;推进全民终身教育工作。
6
  幸福能力提升行动:切实提升市民的幸福创造力;切实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受力;切实提升市民的幸福保养力。
7
  新中山人融合行动:培育适应现代文明的新型农民;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基本素质;着力破解两个“二元结构”。
8
  阳光少年自强行动:着力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强化“三结合”德育网络;促进青少年思想和心理健康成长。
9
  领导干部尚德行动:发挥领导干部修身表率作用;完善任人唯贤的领导干部选拔机制;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制约。
10
  和美环境营造行动:扎实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工程;发挥公益广告的教化功能;优化社会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