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民修身行动启动之初,施政者便清晰地指出,这不是以强硬的制度和规范推行的行政要求,而是寓全民修身于教育引导之中,寓社会管理于服务与呵护之中,提升全体中山人的文化认同和心灵归属的自我觉醒行动。这就意味着,全民修身行动需要一种更为柔和善意的动力支撑,而艺术当仁不让成为了首选。
诚如中华美学学会理事刘士林所说的,一个和谐的城市社会,是不能只有制度与规范而没有艺术与审美的。全民修身行动的艺术内涵,正以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柔和推动着全民修身行动前行,撑起了整座城市文明的脊梁。
诗意公交的发起,源自于一种对诗歌的热爱。他相信让更多市民在乘坐公交的同时享有一趟诗意艺术之旅,久而久之城市会因此变得更宁静而美好。
——诗人倮倮
修身学堂里的这场别开生面的演出,让曲艺之乡的群众重新认识了粤曲的魅力。修身学堂与粤曲艺术的结合,也让群众在享受艺术中完成了自我的提升。
——太兴家具总经理李兴畅
市文化馆开设的“全民修身”公益培训课程,是实实在在的教学交流课堂,这个免费的“午餐”,让我有了新的寄托。
——梁绍芹老伯
自己是第一批享受免费午餐的人,而文化馆教师们免费授课,是第一批吃 “螃蟹”的人。
——夏云义老伯
艺术共建
筑起全民修身艺术长廊
荷兰学者彼德·李伯庚在研究欧洲文化史时就曾指出,在16、17世纪的欧洲,城市与农村的区别是"农村里没有城市里那么文雅"。中华美学学会理事刘士林也认为,早在中国的周代,人们就把祭祀与礼仪中心看做是"城市"建立的标志,这当中就不可或缺的要有艺术的存在。中山推行全民修身的进程中,由市民自觉共建起的大批艺术载体也应运而生。
每日下午5时过后,是快速公交线利和广场站最为热闹的一个时段。今年4月29日,来自我市十多位诗人自发组织相约到此,把一张张还散发着新鲜墨香的“全民修身诗意公交”中山诗人的作品选,送给了每一位正在站台候车的乘客。诗人们邀请乘客们一同观赏阅读,更希望乘客们能将诗歌作品带回家,与家人共同阅读,感受诗歌魅力。
在诗人们的积极推动下,一场“诗意公交”的活动覆盖到了每一条公交线路,每一辆公交车上现在都会循环播放知名诗人的经典作品以及本土诗人的新作,在每一个快速公交的站台前,还可以免费索取到诗歌的纸质版本。首次在公交车上读到 《和美》、《我们的孙中山》等知名诗歌的电子科大学生小张说,虽然未必能记住每一句诗歌的内容,但是从一行行诗句之间,他能感受身边浓浓的文化艺术的魅力。
参与活动的诗人倮倮说,读诗会让城市更美好,在音乐舞蹈界人士阿光看来,可以理解为“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作为一名专门播放广场舞的工作人员,从今年6月29日起,每晚华灯初上之时,他都会准时来到文化艺术中心广场,打开 “全民修身”广场舞会序幕,将由市文化艺术中心提供的灯光、音响打开,亲身教市民跳健身舞、传统交谊舞、国际交谊舞。在轻歌曼舞之间,阿光最大的感受是,来自不同单位、社区的居民都亲切地走到了一起,城市陌生人社会的隔膜被打破,更多的是邻里互助式的关心和爱护。
艺术共享
“众乐乐”场所遍地开花
正是有了倮倮、阿光这些热心于用艺术推动全民修身前行的个体存在,城市增添了许多的"艺术长廊"。这些个体的力量还不止于此,他们以身作则完成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也触动了更多的艺术团体,使这些艺术团体走出了原有的圈子,走进了社会基层与企业基层等更广阔的天地之间,引起了社会巨大共鸣。
中山作为广东著名的曲艺之乡,从来不乏粤曲票友,然而随着社会潮流的发展,粤曲渐渐成为了小圈子文艺。2013年8月20日晚上,大涌镇太兴家具修身学堂别开生面地传出了粤曲声声,掌声阵阵。当天,来自北京、上海、澳门、广东的曲艺演奏大师们与粤曲民乐爱好者们齐聚一堂,带来了一场绝妙的传统文化盛宴。
主持该晚会的中山广播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一荣说,他期待着这样一场大型公开演出已很久。当晚由广东音乐联谊会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冯仲儒领奏,演出阵容也相当庞大,包括了有澳门广东音乐联谊会、珠海海湾艺术团等知名粤曲团体。当晚艺术家们合奏起《娱乐升平》、《旱天雷》开启了当晚的太兴修身学堂名家名曲之夜的序幕时,台下的听众已如痴如醉。
之后近20支名曲由来自各地的名家和大涌当地的曲艺爱好者轮番呈现,高胡独奏的《平湖秋月》、笛子独奏的《扬鞭催马运粮忙》、粤曲小调《雨打芭蕉》等名曲掀起了活动的高潮,首首耳熟能详,曲曲悠扬动听。来自北京的8岁小朋友扬琴独奏的《渔舟唱晚》、《将军令》,节奏明快,行云流水,让观众报以阵阵掌声。听众之一的太兴家具总经理李兴畅也压抑不住心头的激动,在晚会上演唱了粤剧名曲 《再进沈园》。李兴畅说,修身学堂里的这场别开生面的演出,让曲艺之乡的群众重新认识了粤曲的魅力。修身学堂与粤曲艺术的结合,也让群众在享受艺术中完成了自我的提升。据不完全统计,仅2013年内,全市举行的各类全民修身文艺演出将近100场,覆盖到了24个镇区基层村居。
在这近100场的文艺演出当中,送演下乡的演出占到了将近三分之一,当中尤其以香山粤剧团所送场次最多。剧团副总经理蔡法谈道,近两年开始剧团的送戏下乡活动愈发密集,2012共进行了15场义演,2013也有14场,这保障了艺术分享的无死角。
诚如常言所说,追求美是人的一种天性,艺术在群众中引起了同频共振是毋庸置疑的,全民修身的艺术化几乎覆盖了所有的文艺方式,同时孕育出了一批具有修身特色的作品。在南区小品队里,创作出了包括 《书痴》、《傍晚时分》、《笑比哭好》、《最后一次演练》、《警察 “蒙难”记》、《心意》、《请客》、《疙瘩村村口》、《家访》等27个小品节目,创作之丰、规模之盛、群众参与程度之高,在中山均为前列。小品队负责人说,通过话剧小品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耳熟能详的作品传播,教育群众、针砭时弊、扬善颂良、警恶惩奸,提高群众分辨是非美丑的鉴别力及其生活审美情趣,达到普及美育、全民修身的效果。
艺术共育
延续全民修身艺术细胞
如果说,遍地开花的艺术演出丰富了全民修身的载体,那么免费开班的艺术课程,更为全民修身艺术的延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2011年初,市文化馆便开设了“全民修身”公益培训课程,为市民提供免费的修身艺术培训。70岁的梁绍芹就是该中心第一批学员。他当时参加了中老年二胡班,与其他19名学员成为了该班首批学生。从早上9点到10点一个小时内,他跟随着年纪比他小得多的邵老师一起学习了如何 “用功”、“左手按弦炫指法”。
经过文化馆邵老师的悉心教导,他感觉到,这个课堂是实实在在的教学交流课堂,这个免费的“午餐”,让他这个平日留守在家中的“高级保姆”有了新的寄托。
同班学习的夏云义老伯则风趣地形容,自己是第一批享受免费午餐的人,而文化馆教师们免费授课,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文化馆工作人员说,几年间,这些面向各年龄阶层的公益艺术培训班也几乎班班爆满。不少通过“全健排舞”培训班走出去的镇区基层的学员,现在都已成为了中山各镇区开展广场健身舞的标兵和榜样,前文所说的培训员阿光也正是其中一位。
通过公益艺术培训课程,推动全民修身的课程,目前已从成人覆盖到了各个年龄层、各个阶层。市文化馆现实施了无障碍、零门槛,可以为本土业余文艺团队免费提供排练活动场地,同时还设立少儿语言表演、少儿声乐、少儿舞蹈、少儿美术、少儿二胡、少儿古筝、少儿电钢琴等公益艺术课程共16个培训班,2013年为329名少年儿童提供了进馆学习机会。
“少年强则中国强”,当社会已自觉承担起用艺术促进全民修身的同时,承担青少年教育的学校也在进行这一项新的尝试。今年5月,我市出台了《进一步推进学校少年宫建设的工作意见》的征求意见稿,意见稿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推进学校少年宫课程的开展。
5月13日,记者正好赶上了光后中心小学少年宫课程上课时间,校园里1700多名学生走出了原本的班级,循着各自报的兴趣班“上课去”。原本书声琅琅的课堂转眼间成为气氛活跃的少年宫兴趣班。“校内教室全都是一室两用,学生和老师都不需要走出校门。”光后小学副校长刘世礼告诉记者,校内届时将开设的50多项少年宫课程,当中大部分为艺术类课程,目的是丰富青少年艺术知识,通过艺术完善学生自我提升。
艺术共勉
全民修身的自律基因
在全民修身的艺术化推进之中,还衍生出许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了书法、漫画、小说、打油诗等等。这当中,集聚了微博网友智慧的廉洁微小说,成为了市民自律的一个良好表现。
男孩的父亲因贪污入狱,三个月后,他去监狱探望父亲。面对自己的儿子,父亲道出了贪污的实情:“你的母亲得了病,需要做手术。”一向廉洁的父亲哪有那么多钱,为了手术费他不得不走向犯罪。“儿子临走前,父亲苦苦哀求他的原谅,但儿子忍泪走了,始终没有说出母亲因父亲贪污入狱而自杀的消息。
这是网友在2012年底为中山市纪委、监察局官方微博——@ 中山纪检监察的一则微小说。简短话语之间,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廉洁的重要性。该则微小说后来也成功入选“廉洁微小说”优秀作品,与其他180多篇作品收录到了 《画里话外——廉洁微小说集锦》之中。
市纪委负责人表示,这种运用创新廉政文化的传播载体、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反腐倡廉的尝试,收获了丰厚的艺术成果,通过这份成果也可以看到,市民在自我修身过程中,存有了难能可贵的自律基因。
纵观中山全民修身的历程,不难发现艺术成为了语言、文字之外,一种极为珍贵且能引起群众广泛共鸣的手段。艺术作为文明生活的记录与赞颂,促使人们在不断完善自我言行的基础上,进而完成精神上的积淀,并最终形成了全民共修的“艺术之城”。
链接:中山本土修身读本
全民修身行动开展以来,中山市推出了自行编写,瞄准中山本土人文事件的全民修身行动系列读本,出版了《修身故事》、《修身格言》、《修身楷模》和《艺文与修身》等一大批中山本土修身读本。
●《修身楷模》
他们都是你身边的人。
一生十指浸泡柴米油盐中的九旬母亲,穿梭在你身边一夜未归家的民警,无畏病痛追逐梦想的残疾少年,拄着双拐仍旧矗立三尺讲台的老师……
他们身上散发着人性之光,这光亮虽微却不弱,足以充塞天地,烛照人生。我们为他们感动,同时也为自己加油,更加坚定地踏出前进的步伐。
●《修身格言》
它不一定精美,但很雅致;它轻轻薄薄,却承载着思想的力量;它并不经常出现,但每一次被你翻起,总在心情愉悦之时。它就如你曾经收录摘抄过的箴言录。
●《修身故事》
本书选取了"一群人"的故事,他们有的是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学者、诗人,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但无论贫穷富裕,无论寂寞无声还是叱咤风云,他们都在告诉我们:只要你想做成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来帮助你,而你,也将在此趟旅途中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
●《艺文与修身》
读本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生活的艺术》从吃、穿、住、行中去寻找生活的艺术,其间有沈从文谈古代人的穿衣打扮,林语堂说中国人的饮食,宗白华讲述中国园林艺术之美,梁遇春解读旅行中人文话题。下篇着重在讲如何将生活艺术化,选取了众多大家的优美文章,如张爱玲的《谈音乐》,梁实秋的《下棋》,冯骥才的《水墨文字》,蒋勋的《美的起源》,王小波的《欣赏经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