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夏雨驱走了盛夏的炎热,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8月31日下午,92岁的板芙中学退休老师陆樑在敬老院的家里休息。几天前,他因为身体不适住了8天院。几个月前,他把自己毕生的积蓄25万余元捐献给了板芙中学用于兴建饭堂。这名祖籍小榄、出生在香港的老者并不希望自己的事迹被宣传,“我的一切都是人民给予的,应该回归人民。”
■九旬老人捐毕生积蓄支持教育
汽车穿过横跨岐江河的板芙大桥,往前驶一小段路就到了板芙敬老院。这栋三层高的建筑里,三楼靠走廊尽头的房间就是陆樑老师的家。陆老家里最值钱的电器是一台老式电视机,大概20平方米的房间里竟放了 4 台电风扇。“住顶楼,夏天比较热,装空调太浪费电。”
92岁的陆樑已经在敬老院住了20年,如今他的左眼已失明,而且只能靠助听器才能与人勉强交流。但是,陆老精神矍铄,教师出身的他说起自己的经历,依然条理清晰。“我祖籍小榄,1924年在香港出生,1969年随父亲来到中山板芙,从此就在这里定了居。”从1979年开始,陆老在板芙中学当英语老师,一直到1994年退休。
陆老的生活非常简朴,他平时舍不得吃穿,几件旧衣服穿了好几年,把养老金、逢年过节政府和热心人士派发的慰问金都存起来。早在2004年,老人就准备将全部的积蓄捐给板芙的教育部门。最近,陆老得知板芙中学筹集资金准备建设饭堂,资金存在缺口。
2015年4月9日,陆老把25.8万元积蓄全部捐给了板芙中学。“我生活有保障,食宿、医疗一切都是免费的,衣服床被每年政府都有供给,我的一切都是人民给予的,应该回归人民。”
■敬老院里“亲戚”最多的孤寡老人
在香港时受家人影响,陆老从小就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老人一生未婚,退休后,他住进了板芙镇敬老院。退休的陆老发挥余热,义务为学生补习英语。陆老的衣柜里放的不是衣服,而是一米多高的各种中小学英语教辅书。直到前两年,陆老的听力进一步变差,补课活动才停止。“我不想耽误了学生,也希望他们能尽量自己给自己补课。”
“陆老师从不图什么回报,非常乐意帮助学生。”同住敬老院的老人对记者说。陆老辅导的学生以小学生为主,也有初中、高中生,除了英语,语数、理化等科目他都补。他的补习基本上是免费的,有些家长过意不去,每个月硬塞三五十元给他当“茶水费”,而他却以另一种方式把钱还给孩子——他常给他们买教辅书,出力又贴钱。
陆老辅导过的学生有的还在上中学、大学,有的已工作、成家立业了。李帝松是板芙镇党委委员,他也是陆樑的学生。在4月9日板芙镇为陆老举行的捐赠仪式上,身为学生的李帝松高度赞扬了陆老师的善举。“陆老师这种奉献精神非常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后辈学习,我自己也深受教育。”
板芙敬老院院长黄炳培告诉记者,逢年过节,学生经常结伴或携家带口去探他,陆老师成了院里“亲戚”最多的孤寡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