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岐区仙湖社区,有一位被邻居亲切地称为 “珍姨”的退休老人,社区居民遇到难题常常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她。对此,小区的保安黄师傅很纳闷:“珍姨一把年纪了,常常三更半夜骑着小电驴跑出去,她到底做什么工作的?”直到人们口中的这位“珍姨”——李燕珍出现在2013年9月“中国好人榜”名单上时,她的事迹才被众人所知晓。
十年如一日义务帮教
9月11日一大早,李燕珍的眼睛略微有些水肿:“昨晚饭还没吃完,就有街坊上门来找我调解家庭纠纷,凌晨一点多才离开。今早七点没到又接到一个打来诉苦的电话……我现在是仙湖社区委员会委员、石岐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老年人协会主席……事务太多,退休以后自然醒对我来说反而成了奢望。”
这样起早贪黑,已成为李燕珍十几年来的日常生活。她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叠记录本,里面详细记录着她所帮教孩子或家庭情况。翻开其中一册2013年至今的记录,里面满满当当记了200多条关于问题少年、婆媳矛盾、邻里纠纷等的帮教记录。时间一栏显示,有时凌晨两三点,李燕珍还在帮助街坊开解心结。
虽然关工委每月只提供1000元的补贴,但每天面对众多琐碎繁杂的工作,珍姨却没有丝毫怨言。是什么让年近七旬的她坚持不懈?珍姨的回答很质朴:“我妈妈以前就是居委会主任,小时候家里很艰苦,但即便家里只剩一斗米,妈妈也会借一半给街坊。记得我们家四兄妹没被子盖的时候,是街坊群众凑棉花给我们做被子的。这些经历教会了我‘感恩’,这就是我坚持的理由。”
为对症下药变“90后”
如今,已经68岁的李燕珍说起话来却像个“90后”,年轻人喜欢用的“私聊”、“高大上”都出现在她的对话中,甚至连宅男爱的“LOL”她都略知一二。她说:“我原是公司工会副主席、总经办党支部书记、妇女主任、调解委员会主任,有做群众思想工作的基础。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后,我总觉得青少年接受新事物比我们这一辈人快,帮教工作要与时俱进。”
为了充实自己,面对孩子们能做到零距离沟通、对症下药,李燕珍下了不少工夫。不仅自学了《学生心灵鸡汤》、《实用心理学》、《感恩.责任.忠诚》等书籍,参加家教培训等,同时还虚心向两个孙子讨教“火星语”。
多年来,经她成功帮教的青少年有55人,其中在校学生7人,社会青少年8人。引导家长与子女和谐沟通,调解邻里、婆媳、同事矛盾等个案有40宗。先后获广东省防止民间纠纷激化有功个人一等奖,广东省、中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