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3日  搜 索
首页>>理论中山>>宣讲视频>>正文

我市举行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

                        中国梦引领中山梦 中山梦连着中国梦

   

    2013年4月25日,我市举行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邀请社会各界代表立足岗位,畅谈对中国梦的认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颖参与讨论。
  座谈会上,追求社会平等的青葱大学生、怀揣强教梦的中学老师、期盼平安中山的警察、渴望安度晚年的迟暮老人以及各个不同领域的专家畅谈了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识,探寻了个人追梦与共圆中国梦的内在联系。
  “中国梦引领中山梦,中山梦连着中国梦,每个人的梦都要给力中国梦。”唐颖表示,在全国全省全市开展学习习近平所阐述的“中国梦”内涵的活动,就是要大家明白,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唐颖指出,深化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热切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抓紧快干,才能使得更多的人实现梦想,才能最快地实现中山梦中国梦。

相关链接:中山社会各界畅谈中国梦

    有思就有梦,有梦就有所追求,梦的内容不同,追求的方式亦不同。“中国梦”必有其特质所在,明晰其真正内涵,才能最终“圆梦”。昨日,中山社会各界代表汇聚一堂,展开对中国梦讨论和思考的同时,也畅谈了各自的中国梦。大家普遍认为,中国梦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梦想,是汇小流而成大河的集体力量,是中国走向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

  1 赵江平(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为学生“人生出彩”打造平台
  赵江平把自我认识的中国梦结合到了所在岗位,希望能为学生“人生出彩”打造平台。
  她认为,高职学院要通过志愿服务的多样性,演绎不同的“中国梦”,提升学生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价值追求。同时要与课堂主渠道相结合,把“中国梦”教育加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文化素质课等课程,要求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中也要借鉴中国梦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敢做梦、愿做梦,提高学生创新精神,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用之才。

  2 虞天识(市社科联副主席):
   实现中国梦必须重塑中国精神
  虞天识认为,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是中华民族的梦,它凝聚了数代中国人的夙愿。实现“中国梦”必须有精神动力,这个精神动力就是 “中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在虞天识看来,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情绪、意志、良心等,它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意识、思维活动和自觉的心理状态。中国精神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国家层面、集体层面、个人层面,是三个层面精神要素的凝结。
  要实现“中国梦”必须重塑“中国精神”。在中国前行的快速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个人的梦想,有人梦想有房子车子,有人梦想每餐吃到环保食物、喝到纯净的水、呼吸到清新的空气。身处这样一个急行军的时代,只有践行党十八大重新概括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新时期“广东人精神”和我市开展的全民修身行动、建设幸福和美中山结合起来,坚持以修身为切入点,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助力。

  3 匡和平(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中国梦”既是个人梦又是国家梦
  匡和平认为,与 “美国梦”不同,“中国梦”是建立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基础上,既是个人梦又是国家梦。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追梦”的过程才能最终“圆梦”。
  他认为,“中国梦”是在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正朝着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奋进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一个让国家更强盛、民族复兴、人民更幸福、对世界贡献更大的梦想。“中国梦”的实践既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作用,也预示着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追梦”的过程才能最终“圆梦”。

  4 姚晓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要让劳动者获得足够的尊严
  我们曾经经历了 “劳动最光荣”的时代,工人一度是最让人羡慕的体面职业,所以就产生了张秉贵、时传祥、李素丽这样的劳动模范,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偶像。但是现在劳动的尊严正在衰落,工人的地位在社会职业价值的排序中每况愈下,社会财富的真正创造者没有得到真正的尊重。姚晓波认为,推进实现“中国梦”,首先就要让劳动获得足够的尊严。
  姚晓波认为,只有摒弃了“农民工”“打工者”的称谓,让普通劳动者充分合理地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让广大社会财富创造者的劳动有足够的尊严,劳动受到尊重我们的社会财富才能够创造出来,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5 杨炎(市一中80后女教师):
   希望实现“强教梦”
  杨炎认为,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是发展教育。过去中国人口被普遍被认为是个负担,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正成为一把挖掘庞大人口红利的钥匙,能够把人口负担变成人力资源的优势。实现中国梦需要经济发展,需要政治开明,需要人民素质的提高,需要科技的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在经济社会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
  所以,她的梦是“强教梦”,希望国家的教育更加公平,希望教育能够惠及更多愿意接受教育的人们,希望不再有因交不起学费而上不起学的孩子,希望我们学校不是危险而是安全的地方,希望所有的人民教师安心教育下一代,希望我们的学生立诚、立品、立志、正学,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希望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希望能办好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实现价值。

  6 郑栋梁(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大三学生):
   希望通过法律让社会制度更加完善
  “不希望地沟油端上餐桌,不希望买奶粉要去香港,希望行政事务不再听到官腔,希望有了法律就有了底气,希望大学生不再挤在考公务员的道路上……”郑栋梁一口气吐出一串希望,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使他实现从小就有成为法律人的梦想,郑栋梁进入大学,选择法学专业,就是为了要重拾儿时梦想,他希望能通过法律,能让社会制度更加完善。

  7 尹春恒(市委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个人梦需要植根集体梦
  “个人梦需要植根集体梦,才能有足够的土壤和支持,发展得更快更好。”尹春恒认为,在实践过程中,仍需要依靠集体力量来推动中国梦实现。
  在尹春恒看来,立足岗位,竞先争优,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联系组织、联系集体、联系生活,才能不断拓宽中国梦的外延。

  8 凌志坤(竹苑社区居民):
   希望社区能建立老人综合服务中心
  今年79岁的凌志坤,有一个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个良好的养老环境来安度幸福晚年。他说,截至去年底,中山的老年人占比约14%,其所在的竹苑社区有11000多人,老年人约1800人,约占17%,养老压力越来越大。
  他希望社区(村)能够建立起老人综合服务中心,组织开展养老服务工作,加强社会养老体系的建设。让老人们能够在跳跳舞、做做做健身操、打打麻将之余,还能够就近享受到医疗卫生、咨询登记、定时问候等服务,让老人们能够安享晚年。

  9 邱观帝(紫马岭派出所副所长):
   希望全民共同参与维护治安
  刚参与完行动的邱观帝在昨日会议上表现得有点激动。他认为,目前社会上对警队的认识有不足,对警察的工作不够理解。经常遇到的情况是,群众遇到警察抓人,可能没有人会主动去帮忙。这种现象在邱观帝看来是苦闷,也影响到了警察职业的自豪感。
  “如果社会平安无人来维护,这不是警队的悲哀,而是社会的悲哀。”邱观帝说,希望能得到老百姓多点的理解和包容,警队确实存在个别害群之马,但经常仍是在为维持治安努力不懈。他希望全民投入到治安保障当中,遇到情况能报警,抓到坏人能指证,共同维护社会治安。

  10 杨成(三乡打工者艺术团团长):
    希望新中山人有更多平等机会
  作为一名活跃在中山10多年新中山人,杨成的最大希望就是,新中山人能有更多平等机会。
  与许多新中山人一样,杨成也面临过自己在中山入户、孩子入学等问题,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如今他与许多新中山人一样,已成为了城市的一份子。但是在他身边,还有许多的新中山人尚未能获得这些待遇,所以他希望能够平等地提供更多培训、就业、学习的机会,推出新中山人的经济适用房、降低积分入户门槛,让新中山人能在这里更好地生根发芽。

  11 朱江(中山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圆员工梦才能圆企业梦
  朱江认为,个人荣誉与城市兴衰相连,企业命运与员工梦想相连,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不仅要实现,要为员工实现梦想提供舞台,共同追梦。
  他认为,只有通过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提升员工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员工福利,才能增强企业凝聚力,只有圆了员工的梦,才能圆企业的梦,圆了中国梦。

  12 秦志怀(中山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助理):
    应该给追梦者更多的空间
  经历过中国发展渐变的,曾做过老师、工人的秦志怀,几十年来一直在寻梦、追梦。他看来,现在是一个可以追梦的年代,是时代发展到现在的一个良好的环境。
  在秦志怀的认识里,过去由于物质基础限制,地域限制,不具备追梦的基础条件。改革开放到今天的中国,是适宜国人有梦想的时候,在现在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有梦,也应该给追梦足够的空间,每个人圆梦了,中国梦也就实现了。

  13 胡波(中山市社科联主席):
    希望中山学术能走向世界
  胡波认为,中国梦特点鲜明。中国梦是一个平民话题,是一种人人都听得懂的通俗语言,是一种平等的观念,每个人都可以做梦,它是民族的梦、国家的梦、个人的梦。它又是一种尊重的表现,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权利,每个人都有追梦的权利,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梦想的权利。它同时还是一种创新的期待,中国走向复兴不可以没有创新,梦是想象与创新的一个方面,因此中国梦是创新的期待。中国梦包含着理想信念。理想有多高,对社会的贡献就有多大。
  胡波有一个学术梦,他认为,中山也应该有这一个梦想。中国古代先秦有诸子百家,汉朝有经学,魏晋有玄学,隋朝有佛学,宋元有理学,明清有朴学,近代有科学。现代社会,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在学术上的话语权却不多,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学风、学制、学人三方面问题。他认为,要实现学术梦,应在学风、学制、学人上提高建设力度,我们应该找到自己的理论自信、方法自信、能力自信、学术自信,和外界对话的时候要显示自己的自信。希望中山学术能走向全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14 徐剑(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中国梦的提出是国家上升的标志
  徐剑认为,“中国梦”的提出,是我们国家在上升的一个标志。“国之运,民之命矣”。个人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俗话说“大河没水小河干”。1933年,《东方杂志》曾在全国范围发起了一个征集梦想的征文活动,但只收到了160多个投稿。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提出“中国梦”,应者寥寥,可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他还认为,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只有将个人之梦附丽于民族之梦、国家之梦,梦想才能成真,才具有更为宏大的意义。诚如习总书记所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只有既埋头苦干、又仰望星空,日积月累、久久为功,个人就能出彩、梦想就能开花。只要每一位中国人脚踏实地、奋力前行,中华民族必将卓然屹立于世界之林,中国梦也必将“触手可及,无比真实”而又色彩斑斓。

  15 唐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在唐颖看来,中国梦描绘了国家的希望,中国梦把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融合在一起,给予了人们共同的人生出彩机会、共同的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与祖国和时代成长进步的机会,让每个人都看到希望。中国梦提振了民族的信心,让每个人对“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依,住有所居”的信心更足,对民族复兴的信心更足。中国梦唤醒了人民的力量,唤醒了人的精神、良知、爱心、唤醒了人为梦想而前行的动力。中国梦帮助了世界发展,中国梦的实现,是造福世界的机会,中国梦将引领中国以和平发展的姿态融入世界发展潮流。
  他还认为,中国梦是“富强梦”,富强不仅是物质富饶,更是精神与道德富足。孙中山先生一百多年前就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呐喊,实现民族复兴是海内外儿女的共同愿望。在中山实现我们的中山梦,就是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社会实现和谐平安,人民生活幸福和美的终极目标。中国梦也是“振兴梦”。中山要扎实推进 “全民修身行动”“华侨文学奖”“中山研究口述史”等文化工作,复兴近代中山文化的“黄金时代”,追逐中山文化的“振兴梦”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中国梦还是“幸福梦”,要在不断回应民生需求中提升幸福感。中山梦的实现,就是要让所有中山人感到幸福;让百姓有幸福的目标,遵循宣传“正大于负”原则,把老百姓的幸福感、党和政府的民生工程积极地宣传出去。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过程中关键是坚定自觉、增强自信、实现自强。有梦想就有希望,有精神就有力量,中国梦引领中山梦,中山梦连着中国梦,每个人的梦都要给力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