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8日  搜 索
首页>>理论中山>>微理大义>>正文

【理论ABC】群众路线的几个常识

    一般来说,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贯穿于党的一切工作中。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之际,本期我们重点和大家普及群众路线的几个常识。

 

    一般来说,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贯穿于党的一切工作中。群众路线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其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同志,他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观和群众观,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提出了一整套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我们后来在群众路线理论和实践上的丰富和发展,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之际,本期我们重点和大家普及关于群众路线的几个常识。
 
    一、中共历史上最早提出群众路线的是谁?
    在我党的历史上,首先比较明确使用这一概念的应当是李立三19286月,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前,党的群众路线尚在萌芽状态。随着工农运动的发展,党对中国实际情况认识的深入,党的群众路线逐步明确起来。在中共六大制定的十大政治纲领中明确指出,党的中心工作就是:“夺取广大工农兵群众”,“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同年10月,李立三根据六大路线同江浙地区负责人谈话时,首先比较明确提出“群众路线”概念。他说:“在总的争取群众路线之(下),要竭最大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转引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第546页)但此时“群众路线”的含义尚不明确。

(李立三)
 
    最早给“群众路线”以明确含义的是周恩来,他在19299月主持起草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讲到筹款工作时,强调“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而要“经过群众路线”;还说没收地主豪绅财产,也“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这一工作方式的运用。(《周恩来选集》上卷第s639页)这个时候“群众路线”才有比较明确的含义。同年1214以中央通告第六十二号名义发布的《接受国际对于中国职工运动的决议案》中,提出要“建立群众工作路线”,强调“在一切运动和斗争中要运用群众路线去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斗争。有了群众路线的建立,才能使党与群众建立广大而密切的关系,扩大党在群众中的活动和领导作用。”此后,“群众路线”一词便经常出现在党的文献中。

 
 
    二、“群众路线”理论是怎么形成发展的?
    作为群众路线具有成熟的理论形态的标志,是1943年毛泽东为党中央所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在这个决定中,毛泽东科学地阐述了群众路线包含的内容和实施的步骤,分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样一种正确的领导方法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他并且指明,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对毛泽东同志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过三次系统的总结和概括,这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次是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路线和优良作风,正式载入“七大”通过的党章。这标志着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群众路线已经成熟,并为全党所接受。

 

刘少奇同志在党的七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用专门一个部分论述毛泽东同志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他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根本的组织路线。”把群众路线放在这样的高度上予以定位,这还是第一次。他重点阐述了什么是党的群众观点的问题,把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观点作了四个方面的系统概括,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党章中系统地阐述群众路线问题,概括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实践。

第二次是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这集中体现在八大党章和邓小平同志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

邓小平同志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作了进一步阐发,提出要通过建立制度和加强监督来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使党不脱离群众。他所作的一个重要理论工作,就是概括了群众路线的内涵。他说,党的群众路线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从党的性质、宗旨上讲的,强调“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是从做群众工作方法上讲的,重申和强调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这样表述,就用群众路线这个总的概念,把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方法都统了起来,使群众路线的内涵明确了、完整了。

  

第三次是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时候。

历史决议对群众路线的理论总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群众路线的内涵在八大党章的基础上作了更为明确、简洁的概括,指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后来,党的十三大党章中又加了一句“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了关于群众路线的完整表述。一直到现在,我们使用的就是这个表述。

 

三、群众路线有哪些重要环节?

群众路线讲的是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这里面,“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讲党应该具有的群众观点,这是关系党的性质、宗旨的根本问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讲党的基本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回答的是党的正确领导意见是从哪里来的。在运用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过程中需把握好三个中间环节。

“来”。毛泽东说,凡属正确的领导意见都是从群众中来的。从群众中来,首先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到群众中做调查工作,要倾听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诉求,集中群众的智慧。要先当群众的学生,再当群众的老师。

“化”。做到从群众中来,只是完成了领导工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意见进行梳理、消化、转化成党的政策。再回到群众中去,使群众认识到这些意见是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的。用什么去“化”,用先进的理论去“化”。所以,党员干部要学理论,要深厚的理论素养才能消化群众的意见。理论水平高,是党员先进性的重要表现。

“去”。形成正确的理论和政策后,要再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号召群众实行起来,化作他们自觉的行动,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成为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毛泽东同志说,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是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过程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领导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

 
    四、走群众路线要防止哪两种错误倾向?
    走群众路线要防止“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两种错误倾向。“命令主义”就是在事态发生前,不按客观规律,瞎指挥。“尾巴主义”就是跟别人的行动走,没有主见。这两种都是认识不到位的结果。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所作《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中指出:“在一切工作中,命令主义是错误的,因为它超过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害了急性病。”“在一切工作中,尾巴主义也是错误的,因为它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害了慢性病。

要克服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的错误,就要像毛泽东指出的那样,既“当人民群众的学生”,又“当人民群众的老师”。即一方面尊重、爱护群众,真正放下架子,虚心倾听群众呼声,竭力为群众谋利益,和群众打成一片,从群众中获取真知;另一方面根据群众的思想实际,进一步启发和提高群众觉悟,党的决策一旦形成,就旗帜鲜明地领导群众展开实际工作。当然,老师易当,学生难做。对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当学生要真心实意,不能只做样子、作作秀、虚情假意。二是当老师要循循善诱,力戒生硬粗疏。

命令主义是急性病,尾巴主义是慢性病,都必须坚决加以摈弃。只要党员干部真正把群众放在第一位,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对群众有深厚感情,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能辩证处理两者的关系,那么两种主义就不会在我们身上找到藏身之地。(微理大义综合)

(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微理大义”公众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