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3日  搜 索
首页>>理论中山>>微理大义>>正文

【干部论坛】朱勇: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所在

     

 
      学哲学,用哲学,历来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我们党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指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伟大胜利。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当下,再次重温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我们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所在。
      一、坚持站在马克思主义人民大众的立场,积极为民服务、造福群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最根本就是要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一要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要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始终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精神父母,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赤诚之心、赤子之心,自觉把人生坐标定位于服务人民群众,把个人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共同事业,切实履行好人民群众赋予的神圣责任。二要为民掌权用权。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要把执政为民、为民用权作为正确使用权力的基本要求,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三要实现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重视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关键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马克思主义把唯物主义原则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得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因此,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理想来追求,作为科学真理来坚信,作为正确道路来坚持,切实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发挥应有作用、作出积极贡献。二要凝心聚力谋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把握社会,揭示出生产力始终是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的力量,从而确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当前,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三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本质规定,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在全面总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目的是以人的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相一致,使发展的结果与发展的目标相统一。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来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
      三、正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方法,着力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关键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贯彻到实际工作当中,客观全面发展地判断形势,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相信、依靠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以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造福群众。一要掌握唯物辩证的方法。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认识世界,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矛盾对立统一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二要掌握实事求是的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认识跟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中坚持真理、纠正错误,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三要掌握群众路线的方法。要始终牢记真正的英雄是群众,真正的力量在群众,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请教,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已在《中山日报》“论丛”栏目刊发;作者:朱勇,现就职于中共中山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