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4日  搜 索
首页>>理论中山>>微理大义>>正文

【理论新知】什么是“绿色化”,“绿色化”新在哪里?

“绿色化”, 2015年3月24日首次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这是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概念的提升——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之外,又加入了“绿色化”,并且将其定性为“政治任务”。换句话说,这是“四化”变“五化”。

将“绿色化”提得这么高,在政治局会议上是第一次;将其与“新型四化”并列,则更是属于理论的又一创新。首先,在经济领域,它是一种生产方式——“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有着“经济绿色化”的内涵,而且希望带动“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它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并且,它还是一种价值取向——“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

“绿色化”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表明了切实解决存在问题的决心,必将有效地提高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问题的认识,增强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

“绿色化”概念的提出,是我们有关生态文明理论的新突破。有了正确的理论做指导,才会有正确的行动。将新“四化”扩容为“五化”,意味着在未来的经济建设中,环境保护将会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将会逐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公众希望在落实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在“绿色化”上能有更多的实招,取得更多的实效。比如,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的程度,让绿色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绿色化”概念的提出,体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一贯宗旨,必将唤醒我们每个人内心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尊崇。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人人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绿色化中国”一定会成为“常态化”。

那么“绿色化”如何实现?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就是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常抓不懈。

当然,“绿色化”不仅是新概念,还是需要有健全的制度作保障的价值取向和具体行动。比如,要在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等方面有重大制度创新,从全面深化改革和完善国家治理的高度,将“绿色化”纳入法治化、制度化的轨道。

(微理大义根据相关资料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