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4日  搜 索
首页>>理论中山>>微理大义>>正文

【香山思享】解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从理论地位和战略高度上看,“四个全面”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战略思想,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这样的定位清晰地表明,“四个全面”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哲学和政治哲学,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哲学和政治哲学,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我国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上讲,“四个全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方略,事关中国的全局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前面“三个全面”的“政治保证”。“战略目标——强大动力——法治保障——政治保证”构成了完整的逻辑结构和体系。因此,“四个全面”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有之义。

从内涵和目标上看,“四个全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四个全面”战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及改革开放30 多年的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指导思想与执政理念不断深化和发展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与创新。

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是在邓小平提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小康”的概念。8 年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再次在现代化战略的意义上丰富这个概念,提出了“三步走”的规划: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即21 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小康的概念逐渐丰富为“小康社会”的模型,小康的标准逐渐由单向度扩展为多向度。党的十六大上,“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前多了“全面建设”四个字。在国内生产总值和综合国力的目标之外,“全面”还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党的十八大,把“全面建设”改为“全面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覆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个系统,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自1978 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脉相承的主旋律。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的中央全会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同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任务、布局进行了全面部署。全面从严治党,这6个字合在一起表述尚属首次。“全面”二字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内容无死角,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二是主体全覆盖,从严管党治党不仅是党中央的责任,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贯彻从严治党要求。同时,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意味着一把手不仅仅“独善其身”,还要把班子成员管好。三是劲头不松懈,要把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

从内在逻辑关系上看,“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地运用和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这个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全面系统的认识和处理现实问题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要求我们树立辩证思维,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注重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注重“两面性”看问题以及矛盾双方的协调式发展。它要求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观察社会形势、制定方针政策、处理复杂问题、评价人物事件时,既讲重点论,又讲“两点论”,反对片面性和走极端。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与治国理政实践中,处处体现了辩证思维的“重点论”和“两点论”。“四个全面”,既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要做好的四项重点工作,也是体现全面性的一个有机整体,而且“每一个全面”就体现了全面性。使党和政府的治国之道既抓住重点,又避免片面性和走极端,注重辩证思维的哲学。

  中国社会发展面临复杂的局势和环境,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既注重整体规划,又牵住“牛鼻子”,体现了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特征。“四个全面”就是为解决中国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提出来,是基于中国现实发展需要而提出来,是顺应人民群众热切期盼而提出来,是一套治国理政的系统科学理论。因此,它奠定在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强大的号召力。

  (选自《中山日报》2015年3月23日,作者: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夏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