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9月12日 星期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理论中山>>学习强国中山风采 >> 正文
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
发布时间:2018-04-09 来源:南方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新的更高要求,其中之一是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对广东发展全局的系统思考和殷切期望。广东应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工作新局面,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推动广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走在全国前列,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重要支撑。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广东当前经济发展最重要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出这是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攻关期里,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创新为主要动力、以高端高质高新产业体系为支撑、以高效经济体制为保障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是经济创新力持续增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高的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和核心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广东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呈现增速换挡、结构转型、动能转换的特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整体性和协调性,已成为广东当前经济发展最紧迫的任务。
  广东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不仅有走在全国前列的良好基础,也正在迎来走在全国前列的新机遇。随着“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广东将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但必须清醒看到,广东经济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体系的突出短板是产业体系,经济发展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仍显不足,新旧动能转换在加快但接续不力的矛盾较为突出,特别是新兴产业整体创新水平不高,发展层次有待提升。广东要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和新支柱,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发展迈向一个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推动广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应紧紧把握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应对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和低碳需求导向,顺应产业融合趋势,着力集聚创新资源和要素,分类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高端装备与新材料、绿色低碳、数字创意、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推动广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走在全国前列。
  把握全球技术革命发展趋势,超前谋划由前沿科技带动的新兴产业。从经济长周期演  进的时间表看,全球仍处于第五次长周期的上升繁荣阶段,信息技术推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和主导作用仍未完全释放,以移动信息网络、云计算和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技术和空间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复合式技术创新将面临重大突破,加速催生一批新兴产业。广东要获取经济中长期增长的驱动力,必须着眼长远,超前谋划由前沿科技带动、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和项目,重点发挥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已形成的集群优势和研发基础,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在某些领域形成长期技术优势与产品标准话语权。
  应对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和低碳需求导向,发展绿色低碳新兴产业。当前的全球能源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对各国产业发展及人类健康和生存构成现实威胁,迫使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积极推行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模式。广东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要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为重点,加快发展先进核电、生物质能、高效光电光热、大型风电、高效储能、分布式能源等,加速提升新能源产品经济性,推动绿色能源发展。大力发展智能电网技术,加快研发分布式能源、储能、智能微网等关键技术。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大幅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性能与技术水平。
  着力发展产业融合衍生的新兴业态,带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融合是当今世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技术创新融合和市场需求的变动,旧有的产业边界正在逐步消融和模糊,并融合催生出许多新兴产业。综合考虑广东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应该着力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新兴技术与传统优势产业融合、新兴技术间的相互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等四大融合衍生的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
  实施“海洋+”行动计划,开拓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新空间。广东作为我国海洋大省和经济强省,在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接续的关键期,应该从单纯在陆域经济上做文章转移到向富饶的海洋寻找新的发展动能。要大力发展“海洋+”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新技术、新空间和新载体,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海洋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加快面向涉海企业的“海洋+互联网”“海洋+大数据”等发展模式创新,整合广州、深圳等地科研资源发展众创空间,提高海洋资源共享与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