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1月2日 星期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动态要闻 >> 正文
浓墨重彩书写文化兴城锦绣文章
全力打造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和高品位文化引领型城市
发布时间:2022-01-05 来源:中山文明网

  巍巍五桂、泱泱岐水,孕育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杨殷、现代百货先驱马应彪、粤乐宗师吕文成等大批闪耀中国近现代历史舞台的乡贤俊彦,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名人文化、红色文化、商业文化、华侨文化。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未来中山要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浓墨重彩书写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

  过去的中山积累了哪些资源、拥有怎样的基础?未来的中山如何实施文化兴城五年计划,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中山市文广旅局局长萧亦充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党代会报告提出“文化兴城”,让文化工作者感到非常振奋。“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未来我们将充分依托历史文化根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凸显‘伟人故里’的城市文化特质,以高品质文化事业、高质量文化产业,展现中山作为粤港澳‘人文湾区’地标城市的人文气质和城市形象。”


11.jpg

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 余兆宇 摄



  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桂山岐水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自明清特别是近现代以来,香山涌现了众多闻名中外、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刚刚举行的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提升孙中山故里旅游区5A景区建设水平,打造孙中山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让孙中山先生的宝贵精神看得见、摸得着、深入人心。”“保护、活化、利用好乡村古建筑、古树、古井、古桥等历史文化遗存,加强咸水歌、菊花会、醉龙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吸引八方来宾到翠亨村感悟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到雍陌村品读郑观应先生的《盛世危言》,到大环村欣赏粤乐宗师吕文成先生的《平湖秋月》《步步高》,传承和弘扬中山历史文化。”

  目前,中山已经成立了中山市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2021年修订了《中山市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目前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558处,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51项,各类非遗传承基地38个。同时积极推进非遗项目传承活化,举办“匠心非遗 文创中山”非遗文创设计大赛,“多彩非遗 薪火相传2021年中山市非遗嘉年华”、“中山市非遗线上购物节——2021年中山非遗种草大会”等,推动非遗文化活动进乡村、进学校、进商圈、进景区,编制了《中山市可开发乡村文物和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目录》,打造了孙中山、岐澳古道、华人华侨三大主题精品文化遗产游径,孙中山故里历史文化游径等3条游径入选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名录。

  萧亦充介绍说,今年将加快推进孙中山故居片区改造提升,完成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基本陈列改陈大纲修编及设计工作,加快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基础设施修缮工程,高水平打造统一战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挖掘香山历史名人文化遗存,实施香山名人先贤文化工程,谋划建设香山名人馆,编辑出版《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藏近代香山(中山)名人函札选》,启动郑观应故居等名人故居保护开发项目建设,围绕香山建县870周年策划系列活动。编制《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2022-2030)》《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开展第九批市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和第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工作。

  “2022年是香山建县870周年,新博物馆群扩建工程顺利推进,已进入展览布置和室外环境绿化阶段,计划于今年5月18日,即国际博物馆日对外开放。新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到25000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中山旧城历史街区保护活化、延续城市文脉,讲好‘中山故事’的文化新地标。”


  打造湾区公共文化服务高地

  工作累了到“阅读空间”放松,办事间隙在“图书馆之友”看书,晚饭之后去小区图书馆坐坐,周末休息来“邻里文化家”参加活动……这是中山市民文化生活的日常,随时随地都能找到文化场馆,享受高品质的休闲时光。

  今日之中山,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全域覆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三三三”模式在全国推广,创立了“共享型纵横结构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全市23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广东省特级文化站标准,270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拥有93家由社会力量参与的共享阅读空间、共享文化馆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搭建了全省首个有线数字电视文化专区、“你点我送”文化惠民通、“云课堂”“e启阅”等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打造了全国合唱活动等100多个公共文化活动品牌,多年获评“中国十大数字阅读城市”。2021年中山成功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公共文化服务在湾区城市处于领先水平。

  萧亦充介绍说,中山过去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未来将将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推动中山市、组团、镇街、村(社区)四级的公共文化服务向更高层次、更加均衡发展,为人民群众享受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方便快捷的渠道。“我们将坚持立足中山,放眼湾区,加快新美术馆、翠湾文化艺术中心、榄菊湾区博物馆等湾区地标性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创新打造‘中山最美文化空间’,以公共文化服务高颜值阵地、高品质服务,不断提升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在南区街道的沙涌历史文化街区触摸历史,了解马应彪的生平;在曹边村边走边看侨房碉楼,品味中山侨乡百年传奇;在三乡雍陌村了解中国早期改良主义思潮代表人物之一郑观应的探索之路,或是三乡桥头村玻璃书屋内阅读欣赏稻田美景,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山人周末休闲娱乐的方式。

  这些正是中山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具体体现。就在2021年作为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孙文西路步行街,成功创建为首批广东省休闲旅游街区,假日广场获评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4A级景区大涌红木博览城被认定为2021年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我市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度和成效更为显著。

  萧亦充说,此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一些新概念,例如打造“环五桂山文化带”、岐江河“百里芳华”,“中山的文旅资源非常丰富,但有些如星散布,如何串联起珍珠做成美丽的文化项链?在报告里的这两个概念提供了很好的路径,例如‘环五桂山文化带’就可以把孙中山故居、杨殷故居、郑观应故居、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等名人故居和红色遗址串成线,其中还有作为商业商贸发展遗迹的岐澳古道,通过串线和举办体验性活动,市民、游客可以更加全面、深入了解香山历史文化。”

  萧亦充介绍说,未来中山将深入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以孙中山故居片区改造提升、孙文西路步行街片区改造、郑观应故居片区改造提升为重点,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的提质发展,保护、活化、利用好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讲好新时代“香山故事”,积极创建省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湾区’、‘休闲湾区’建设,努力打造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和高品位文化引领型城市。”萧亦充表示。(中山日报 冷启迪 陈吉春 解元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