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剑指城乡风貌沉疴痼疾,中山掀起了一场党员带头、全市动员、全民参与的“百日攻坚战”。
11月初,中山市委组织部、中山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联合发起党建引领奋战“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动员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动广大群众,投身城乡风貌整治热潮。中山各地围绕坚定不移完成“百千万工程”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等年度既定任务,持续深入开展党建引领“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
攻坚“满月”之际,中山交出了一份扎实的成绩单:全市党员干部带头攻坚,群众积极响应,累计发动社会力量8.7万人次参与行动,排查整治农房老屋14.9万户,清理垃圾黑点1.6万处,完成农房美化提升2089栋,新建“四小园”2029个,腾出植树面积19万平方米,1986名公职人员、“两委”干部、党员带头开展自拆自改。
在全省召开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的背景下,中山发起这一场全市动员、党员带头、全民参与的百日攻坚行动,意义不可谓不深远。
首先,这是一场党群合力、重塑城市精气神的硬仗。奋战“百千万工程”,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人,最根本的利益归于人,最强大的动力源于人。这场百日攻坚的硬仗,也是“百千万工程”战场上的练兵之役,各镇街沙场赛马、各显身手,锻炼出了一支日夜兼程、敢啃硬骨头的党员干部队伍,唤醒了全市上下党群同心、拼搏奋斗的精气神。
这一个月来,中山召开780多场次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乡村振兴促进会等,一次次与村民推心置腹的对谈,推动上万户群众完成自家农房改造。在沙溪龙瑞村,老党员刘凤金发挥带头作用,不仅自己动手改造居住环境,还鼓励周围的村民一起加入。在古镇镇冈南村,村民袁秀艳每周六都会穿上志愿者马甲,化身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的“大家长”,号召村民参与到农房风貌提升行动中来。
其次,这是一场焕新城乡肌理、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作为珠三角的“老牌”工业城市,中山在城市建设浪潮中具有“先发优势”。曾经“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发展历史,让村民率先富了起来,在村里盖起了一座座新楼。
然而,由于村民建房无序、缺乏统一规划,也导致了如今中山纷繁复杂的农房建设格局,古老的青砖古屋、水磨石老建筑、瓷片房与风格各异的新式民居共存,使村落整体建筑风格不一、割裂散乱。
这次百日攻坚行动,犹如向全市农房铺开了一张“网”,将沉疴痼疾尽数网罗其中。行动明确提出聚焦“一个重点”、紧盯“一张清单”、整治“四类空间”——
“一个重点”就是逐房逐户过筛存量农房,分类施策确定改造策略;
“一张清单”,就是建立村书记及村“两委”干部、村内公职人员、村内党员的农房老屋清单,以党员干部带头自改,带动广大群众参与改造;
“四类空间”,就是逐一排查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侨房、闲置公共空间、“三不管”地带、市直部门管辖的闲置地块的杂草杂物,系统推进整改清理工作。
▲志愿者在清拆锌铁棚顶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以百日为期,中山为城市“把脉”,向最难之处攻坚,意在重塑一座城市的血管肌理,破解粗放发展阶段遗留的历史问题,绘就一张全新的城乡“封面”。
再次,城乡风貌管控提升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必修课、必答题。农房风貌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既有新房,也有新村新貌”的目标,就要抓住农房风貌这一关键点。
▲神湾镇神溪村定溪片区湖心公园周边的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对村容村貌、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非常显著
城乡风貌提升,也是让老百姓享受“百千万工程”建设成果,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最直接的形式之一。住进新房子,生活更舒心;美了家门口,村落颜值高;秀出文化味,“农文旅”魅力足……
在雍陌村,旧农房被改造为私房菜馆、网红民宿、书房展馆;在南头镇,桥下空间被改造为文化公园,成为社区居民奏乐、运动、休闲的宝地;在坦洲镇,旧农房成为展示疍家文化的一扇窗,与一河两岸的美景相得益彰。“百日攻坚战”的背后,中山全市党员群众正合力书写新时代的壮丽诗篇,让人民群众在“好风景”里奔向“好光景”。
▲五沙村秀美民居
跋山涉水,仍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百日攻坚战”,焕新一座城,中山一定行!